宝鸡整治干部“走读”风:让干部扎根群众中间

27.10.2014  17:00

干部作风实不实,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看干部是不是能和群众在一起,是不是真正扎根群众中间,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那些“工作在农村,住宿在城镇”的干部因为“身在基层心在城里”而被群众戏称为“走读干部”。

很显然,这样的干部多了,群众办事就难了,干部的群众意识也就淡漠了。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市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整治干部“走读”风,收到了显著的成效,群众评价说:“干部住下了,我们安心了。

建制度 让“走读干部”不敢走

早在今年年初,我市就展开了对镇干部“走读”问题的专项整治。8月25日,市委书记上官吉庆在基层指导工作时发现,一些县区近郊镇机关灶上没有“晚餐”,于是刨根问底,结果再次发现了干部“走读”问题。对此,上官吉庆当 即提出严厉批评。他说:“这反映出我们一些干部不在状态,我们一定要严肃整治干部的‘走读’风,让干部真正扎根群众中间。

市委教育实践办迅速行动,抽调24名干部,组成8个暗访组,对近郊的8个镇进行了突击暗访。结果显示,基层一些机关干部到岗情况确如上官吉庆批评的那样,到了必须严肃整治的地步,个别镇“走读干部”人数竟然高达70%。

面对这一突出问题,我市立即出重拳予以整治。在对明察暗访到的情况进行通报的同时,明确要求各县区委要把整治镇干部“走读”问题作为教育实践活 动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市委有关要求,认真、迅速地对镇干部“走读”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坚决、果断地对存在问题进行集中整改,推动干部作风立说立 转,确保市委要求全面落实到位。

为了消灭盲区、狠刹干部“走读”风,我市将“软约束”变成“硬规范”,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建强一支好队伍、打造一组好平台、深化一个好载体、 健全一套好机制的“四位一体”模式,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基层干部作风切实解决镇干部“走读”问题的意见》,实施“教育引导、强化管理、人文关怀、 完善制度”四项措施,用制度扎紧“篱笆”。

很快,各县区相继建立了严格的信息公开、工作考勤、车辆管理制度,不给“走读”开方便之门。推行干部“周考核、月评比、季奖惩”制度和明察暗访 制度,对违反规定擅离职守的进行严肃处理。眉县在定期、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的基础上,采取点名抽查、电话询问等方式,加强对“走读”现象的监督检查力度, 及时公开曝光并按相关纪律规定从严惩处。在太白县,县上建立健全考勤登记制度、外出报告制度,实行“一月一查一通报”制度,查处通报违反纪律作风单位10个、干部15名……

强措施 让乡镇干部不能走

乡镇干部大多家在机关附近或者县城,这些年,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回家”变得越来越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晚上待在机关没有什么事情可干, 干部自然就会产生“溜号”心理。为此,我市在机关干部中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让基层党员干部明白身上 的责任,锤炼铁的纪律作风。

陇县以增强干部服务群众本领、培养复合型干部为目标,探索建立了镇机关干部“四夜”工作新机制,即“夜学”充电提素质、“夜访”民情解难题、 “夜谈”交心聚合力、“夜议”难题定措施。通过这一活动,干部夜晚在镇上有活干,有事做,有目标,有考核,极大地稳定了干部队伍,“走读”之风迅速得到遏 制。目前,该县12个镇平均举办“镇干部大讲堂”40多场次,360多名镇干部入户走访2.3万户,征求意见建议6620条,归纳整理2360条,已办结1726条,联系项目资金3600多万元,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3180件次,有效防止了干部“走读”。

渭滨区采取“夜学、夜娱、夜访、夜工、夜会”等一系列措施,丰富基层干部的夜间生活,让夜间的乡镇机关成为干部增强执政能力和凝聚力的“练兵 场”。通过组织“夜学”,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提升;通过“夜娱”,干部业余生活多姿多彩;通过“夜访”,充分联系服务群众;通过“夜工”,开展创文志愿 者活动,让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夜会”,查漏补缺,使大家的工作更加出色。任家湾宝桥征地是今年的重点工作,神农镇专门组成工作组,利用晚饭后时 间,深入一、二组141户群众家中,每户走访三次以上,宣传解释政策、倾听群众意见。通过一系列活动,渭滨区干部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到岗率位列全市前列,受到了市上的表 扬。

通过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干部作风转变了,党群关系密切了。从群众问“干部去哪了?”到“干部一直在身边”,从干部“下班就回家”到“和群众在一起”,整治干部“走读”风,不仅解决了群众的急、盼、忧、怨,也树立了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赢得了民心。

强信念 让基层干部不想走

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是解决思想问题,理想信念不解决,干部“走读”风就很难从根本上得到彻底治理。为此,我市在整治乡镇干部“走读”风时,注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致力于激发干部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真正增进干部群众感情,使干部在为民办事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我市把建设学习型基层组织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学理论、学典型,进一步增进干部的公仆意识,引导干部着眼于乡镇工作的特殊性和乡镇 干部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时刻把群众挂在心上,以乡镇为“”,以群众为友,经常深入群众,真正做到知百姓事、解百姓难、帮百姓富、暖百姓心。扶风县在各镇 干部中深入开展了树立群众观点、密切干群关系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通过深入剖析,引导乡镇干部充分认识到“走读”的危害性,乡镇干部对扎根基层,实现人生 价值有了新的认识,责任心和事业心得到进一步增强。岐山县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县委“实施办法”,以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 识为目的,深入学习对照,改进工作作风。陇县、渭滨、金台等县区把开展“夜学”作为强信念、改作风的手段,有效提升了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公仆情怀。陇县 固关镇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了以评选“学习星、服务星、道德星、民主星、法纪星”为内容的“五星级干部”争创活动,评定五星级干部4名,四星级干部9名;八渡镇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红旗竞赛”活动,增强了工作的动力,调动了干部工作积极性。

与此同时,为了让干部安心,各基层乡镇还积极营造亲情化氛围,使干部舒心生活,不愿“走读”。组织部门对长期扎根基层的同志,有计划地交流到县 级部门或条件较好的镇,让他们干事创业有奔头。各个基层乡镇积极改善生活条件,大力建设机关小食堂、小浴室、小阅览室、小活动室、小体育场“五小”工程, 把单位建成干部生活休息的“安乐窝”、修身学习的“静心池”和才华能力的“展示台”。

通过一系列整治活动,“走读”之风得到根本遏制,镇、村基层干部利用夜间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3400多件。“现在镇上的干部变化太大了,原来他们除了有事情才来村上,平时很难见到。你看现在,他们除了白天来,晚上也经常来,不是帮村上打扫卫生, 就是入户走访解决难缠事。”10月18日傍晚,记者在宝桥社区采访时,一位老大娘这样说。 记者 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