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原文化黄土文化交融 榆林要打好文化旅游牌

29.05.2015  11:01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陆治原说:“深入挖掘榆林多元文化,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开展统万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努力将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发展优势。”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的“绿色”经济牌,值得多方努力和期待。

    看资源

    榆林除了有镇北台、红石峡、红碱淖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旅游胜地外,还有很多为大家所不熟悉的旅游资源。比如大夏王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蒙汉官方洽谈贸易的款贡城等,而这些不“被人熟悉”的资源也许恰恰就是助力榆林旅游产业产发展的“好牌”。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榆林手中好牌不少

    在本届西洽会上,榆林代表团在各种活动推介时,开场时说的最多的就是榆林是草原文化与黄土文化交融之处,拥有很多独特的文化资源。

    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碰撞 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文化特质

    榆林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至今遍布无定河两岸。从旧石器时代的“河套人”到黄帝部落、鬼方、犬戎、匈奴、鲜卑、突厥、羌、鞑靼,一直到蒙古族,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块金色的高原上碰撞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文化特质。

    往早了说,有连绵上千公里的秦长城,如今仍能见到不少遗存的烽火台。还有大夏王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这也是匈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是中国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已有近1600年历史。今天,这座凝聚着匈奴民族“统一天下、君临万邦”豪情壮志的都城挺拔俊伟地耸立于茫茫无边的毛乌素沙漠中。历史的变迁让人感慨,但神秘的匈奴民族、雄浑沙漠与沧桑废墟的震撼组合,让人对统万城不禁心生向往。

    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是我国长城沿线目前现存最大的名台要塞之一,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而在镇北台北面不远处有一座土城堡遗址,曾是蒙汉官方敬献贡物、赠送礼品、洽谈贸易的城池,名曰款贡城。

    在镇北台西侧一公里处,是当年蒙汉互市的地方,史称易马城。镇北台、款贡城和易马城,一台两城,见证了各民族和谐共处、贸易融合的和平盛况。与镇北台仅一路之隔的红石峡,两岸赭红色石壁东西相峙,上面布满了星罗棋布的石刻题匾和众多洞窟,一条清流穿峡而过,回鸣峡谷。榆林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无数文官、武将、儒士来榆林,必在此地设宴吟咏唱和,留下160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其内容多是表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保卫疆城的豪情和汉蒙两族团结的愿望。字大者丈余,小者仅寸许,诸体书法并存,有的苍劲挺拔,有的娟婉秀丽,更有罕见的蒙文题刻增色其间。

    民间文化资源丰富 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此外,还有因“佘太君”而广为人知的孤山古城、七星庙;杨家将抵御外敌的杨家城;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行宫、西北道教圣地白云山等。

    往近了说,有抗日名将马占山指挥抗击日军的哈镇;陕北第一个成立中共党组织的绥德;红军万里长征到达陕北第一站的定边铁角城;习仲勋组织策划的横山起义所在地波罗古堡等。

    榆林的文化旅游资源,除了见证历史的古城古迹外,榆民间文化也很丰富,比如剪纸、石雕、唢呐、民歌等,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找路子

    有了资源还不够,对榆林来说,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来谋篇布局,让其价值最大化。努力寻找一条,可以将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发展优势之路尤为迫切。

    如何利用资源找到发展之路?找到自己的特色 只做唯一

    西洽会上,榆林吸引总投资一千多亿,其中签约的项目中有7个属于文化旅游项目,投资金额十几亿元。面对榆林如此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才能找到一条适合榆林的发展之路呢?台湾作为我国最大的岛屿,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5月22日,“榆林·台湾经贸文化交流座谈会”在第十九屇西洽会上举行,台湾代表团团长、台中市原市长胡志强以及其他团员,介绍了台湾各方面的优势,希望可以和榆林市展开多方面的合作,其中就包括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希望可以把台湾先进的理念、超前的思想、成熟的经验,带到榆林,继而带动榆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座谈会结束后,华商报记者采访台湾代表团团长、台中市原市长胡志强时问到:“台湾在文化产业有丰富的经验,而榆林则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如果双方要在这个领域合作,您的建议是什么?”胡志强说:“就像兵马俑是西安的名片一样,无论你到没到过这个地方,一提到兵马俑就知道是在西安。不要想着在榆林打造另一个兵马俑,因为那是唯一的,不可能复制。如果要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不要总想着要做No·one(第一名),而要打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Onlyone(唯一性),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榆林市旅游外事局张刚主任说:“政府如今很重视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在这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各个景区都由各县区直接负责,我们局会在政策上给予很大的支持,力求好好挖掘榆林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利用好这些资源。

    近两年因能源受到经济下滑的冲击,为了多渠道发展,多条腿走路,榆林市政府近年来也一直在不断增加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利用。榆林市市长陆治原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深入挖掘榆林多元文化,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开展统万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做好石峁遗址发掘和保护,加大白云山、红碱淖5A景区建设力度,统一规划建设王圪堵水利风景区,支持有关县区做好长城遗址、吴堡石城、波罗古堡、龙洲丹霞地貌等保护和开发工作,努力将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发展优势。

    他山石

    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部主办的“吉尔吉斯斯坦-中国(陕西)投资贸易及旅游推介会”借着西洽会的平台,让不少人了解了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并心生向往。这一营销方式也可以成为榆林发展旅游产业的他山之石。

    以丰富资源为底牌 寻良机找对平台再出牌

    拥有如此之多的文化资源,榆林在文化旅游方面可打的牌很多,而且个个都是“王牌”。虽然都是精兵强将,也不能胡乱出牌,要讲究策略和时机,否则好牌也会烂在手中。

    5月23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部主办的“吉尔吉斯斯坦-中国(陕西)投资贸易及旅游推介会”借着西洽会这个平台进行。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副总理萨尔帕舍夫、陕西省省长娄勤俭等国内外政要出席会议。推介会上,吉尔吉斯斯坦向与会人士介绍了他们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旅游资源的优势,并提出欢迎中方进行投资。

    这样的营销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至少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吉尔吉斯斯坦有着如此之美的环境,让人有种想去亲身体验一番的冲动。这也告诉我们,即便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还是要善于借助平台,利用好时机亮出王牌。

    而神木县的高家堡就是这样一个例证。这座古城有着近600年的历史,因为拥有保护较为完好的古城墙和建筑,入选了“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再加上距古城不远处,还有气势如虹的万佛洞与千佛洞,被称为“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21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的石峁遗址,都令高家堡这座古城有着非同一般的价值。

    神木县文广局局长李建军说:“高家堡古城历史悠久,它是以古代建筑和传统民居为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古代寨堡,作为明长城‘三十六营堡’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县政府也十分重视,古城南门在2013年完成恢复工作,2014年又开始对北城墙东段、西段进行维修,并将其作为2015年县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而真正让高家堡火起来的,却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让它的知名度更高,游客数量也在逐渐增多,成为榆林迅速串红的旅游景点之一。今年的清明小长假以及五一小长假,来此游玩的人数量迅速攀升。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位于横山县的波罗古堡在近年来重视保护和维修,建设项目已累计投资7000多万元,完成了南北城墙、南瓮城、参将府、望胡台、三官楼、凌霄塔、木石牌楼和街道部分商铺的修复工程。除了古建方面的修缮,当地还准备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提高古堡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和商家投资此处。

    陕北民歌历来都是榆林的一张名片,涌现了不少名家,贠恩凤、王向荣、王二妮,都是陕北民歌的代言人。一部《平凡的世界》除了让高家堡火了,还有一个人也因此被更多人熟知,他就是这部电视剧主题曲的演唱者贺国丰。

    贺国丰在接受华商报记者专访时说:“现在有不少人认为陕北民歌曲调单一,粗糙、简单、重复,很多时候登不上大雅之堂,音乐格式化让魅力减弱,也存在音乐素养等制约、束缚其发展,我也一直在反省陕北民歌的优势和短板。陕北民歌都是经过不断锤炼流传下来的,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歌谣。接下来,我会把民歌作为一种元素,继续采风、整理、修补,改变方法,尝试即兴演唱等来扩充音乐风格,希望能够把民歌唱下去、唱出去。”他希望能成为陕北民歌的一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