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先进文化旗帜在西岐大地高高飘扬 岐山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

29.10.2014  20:33

    岐山古称西岐,是周文化的发祥地。近两年,岐山县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树立“以人为本,以文为魂”的育人理念,传承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的优良传统,突出“凤鸣岐山,周公故里”文化符号,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挖掘先进文化力,推动全县文化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使“厚德、仁爱、包容、求实”的岐山精神弘扬广大,城乡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红歌唱响西岐大地

    “古岐山有种礼叫周礼润德;古岐山有份爱叫甘棠遗爱;古岐山有段传奇叫周公吐哺;古岐山有种历史叫天下归心……”这是今年以来岐山城乡群众相互传唱的一首地方方言歌曲。

    这首方言歌曲名叫《岐山是个好地方》,是由宝鸡著名音乐人左东作词谱曲,并用原汁原味的岐山地方方言演唱的一首展现岐山风土人情、民俗民风、名吃特产MV音乐作品,歌曲全面展现了岐山浓厚的文化底蕴,纯朴厚重的民俗民风,花样繁多的名吃特产和飞速发展的县域经济,她一诞生就受到当地群众的追捧和喜爱,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体全覆盖向社会传播,使这一地方方言歌曲一时唱红了岐山大地。

    近年来,随着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岐山县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普及和深入,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日趋活跃。目前,全县有组织的广场舞队就有200余支。这种广场舞突出自娱性和表演性,旋律优美,表演灵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已成为全县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为了不断适应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需求,把文化活动与宣传岐山相结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从去年开始,由岐山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电局主办,蔡家坡文化馆承办,开展了面向全国征集“中国·岐山风情广场舞”词曲的活动,征文通知一发出,就受到了广大草根词曲爱好者积极响应,该县一年来共征集歌词198首,乐曲168部。在此基础上,分别选出优秀词曲和等级词曲,制作成《岐山歌恋》、《岐山等你来》、《渭水之恋》等优秀广场舞歌曲专辑。这些歌曲突出了岐山民俗、风情、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出了岐山深厚的历史底蕴,展现出了岐山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风貌。今年国庆节前夕,他们又通过举办《岐山等你来》歌曲专辑首发式暨文艺晚会,向社会推崇并宣传这些歌曲作品,一月前《岐山等你来》、《岐山之恋》、《渭水之恋》MV在县电视台和网络播出后,仅一个月后听众点击次数就超过了百万。

    历史文化展版现魅力

    在岐山县城礼乐广场西侧有一块面积不大的展版,每天招引来一拨又一拨人驻足观看。他们有的不时拍摄留影,有的掏出笔记本认真抄录,展版从今年春节展出以来,已有上万人观看,时至今日观看者仍然络绎不绝。

    为什么这块展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原来,为了让广大群众认识岐山,了解岐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配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经过精心策划,联合举办了“知历史、懂文化、明县情、爱岐山”主题展览,在全县巡回展出。展版分为“转鼓之乡览名胜、陕菜之乡话民俗、周礼之乡识名人、青铜器之乡看历史”四个展版,分别从人文、历史、旅游、餐饮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岐山浓厚的历史文化特色以及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县文广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次以展版的形式展示岐山,就是希望所有人能通过这些文字和图片,对周文化故里岐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升作为岐山人的自豪感。前些日子,家住凤鸣镇雅荷花园小区的王凡,利用星期日带着孩子一大早就来看展版,看完展版后他激动地说:作为岐山人,只有懂得了岐山的历史,才能感受到岐山人的骄傲和自豪。不论谁出门在外,向外地人介绍家乡时这些基本知识一定要记清楚。我带孩子来观看展版,就是要让他们从小就树立热爱家乡的意识。

    今年以来,岐山县紧紧抓住建设周文化大景区、打造凤鸣旅游名镇、申报国家千年古县等大好机遇,在弘扬传统文化上求突破。他们通过举办历史文化展、书画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作品陶冶人们心灵。县文化部门与相关部门配合,先后举办了“廉风润西岐”书画展、庆县政协成立30周年“风雨同舟、共筑辉煌”书画展、庆“七一”历代书法名家拓片展、庆“八一”军旅书法家书画展、迎中秋楹联诗词书画展、“聚焦创国优·映象国策梦”摄影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书画摄影展、文化名人名作展,国庆节前夕,还在县文化馆举办了迎国庆罗克勤书画展等。据统计,全县共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类展板、展览50余期,观众达5万余人。同时,他们邀请文化专家学者举办“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活动,以中华传统美德等国学内容以及岐山历史文化脉络、历史遗存等进行普及宣讲。目前,全县已举办文化大讲堂15期,听众多达2800多人。县电视台还精心制作、开播了《话说周文化》栏目,累计播出10期,很受广大群众欢迎。

    群文之花 绚丽纷呈

    国庆节前夕,记者来到凤鸣镇采访,看到八角庙村创建的休闲广场上,三五成群的老人在悠闲地活动着,他们或跳扇子舞,或打太极拳,或登广场周边古城墙领略美不胜收的秋色,或倘佯文化长廊补充精神营养,村里村外,到处呈现出一派宁静祥和的气氛。记者看到的这个场面,它只是该县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一个镜头。

    “让群众创造文化,文化才有生命力,要真正让群众唱起来,跳起来,笑起来。”岐山县县长何宏年深有体会地说。去年以来,岐山县以“美丽岐山中国梦”、“我们的节日”、“学习推崇道德模范”、“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化文明单位创建”等为载体,开展规模适度、内容健康、形式新颖、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都很强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戏曲演唱、广场舞、健美舞、红绸舞、扇子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宣传教育活动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特别是今年6月份以来,岐山县宣传、文化部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和宣传周文化、歌颂岐山发展成就为主题,开展了“美丽岐山·中国梦”岐山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走进群众、文化惠民”文艺演出宣传活动,以巡回方式进行,在全县10镇巡回演出。此活动突出周文化特色、突出岐山地方特色、突出文化气息,吸收民间文艺人才参与,编排新节目,自己编、自己排、自己演,把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惠及民生的政策性措施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正气、讴歌文明等文艺节目搬上舞台,送到人民群众身边,这一新鲜生动、贴近群众生活的演出形式,深受城乡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当天,县上还组织文艺团体在西北机器厂举办了迎国庆度重阳“邻里守望”关爱老年人文艺晚会。广大群众看到这些变化风趣的地赞扬说:“现在县上文艺团体下乡巡回演出像过去赶大集一样热闹,把文艺节目送到我们身边,送来了精神食粮,带来了欢乐,我们打心眼里欢迎。

    这一个个文化活动让群众成为传播优秀文化的主体,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凝聚了人心,增强了文化自信心,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因此,近日,岐山县捷报频传,该县分别获得省文化厅给予的“陕西省传统文化示范县”、“陕西省群众秦腔电视大赛最佳组织单位”两项殊荣。县委书记张海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灵魂,岐山县经济之所以快速发展,这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先进文化建设功不可没啊!

    道德模范引领新风尚

    54岁的县环卫站工人张列平,每天坚持凌晨三点半就起床上路,数十年如一日,克服重重困难,无怨无悔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成为岐山环卫工人的楷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别样的感动成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9月29日,在岐山县举行的首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全县有10名道德模范和7名道德模范提名奖受到了表彰奖励。

    为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岐山精神,从今年4月份起,岐山县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团县委、县妇联、县电视台、县信息化办公室,联合组织开展了岐山县首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评选立足于基层,通过基层初评、社会公示、网络投票、实地考察等程序,最终西北机器厂有限公司机加工二分厂镗床班班长赵永红、县环卫站工人张列平等10人分别获得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自立自强道德模范称号。县医院内一科副主任张易民等7人获得岐山县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

    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学习身边榜样,争做文明市民,是岐山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岐山县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相继组织开展了“十大孝子”、“最美岐山人”和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积极组织爱心捐助、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目前,全县共注册志愿者5400多名,组织健康义诊、科普宣传、爱心奉献等17个志愿服务队、180个基层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农村、教老院,开展服务活动7.8万人次,在西岐大地“崇德尚礼、仁政德治”的传统美德,更加入脑入心,见之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