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风景

10.12.2014  21:30

  在细雨霏霏及些许的寒意中,我们抵达台北闹市中的台北书院,书院是在历史建筑中山堂的三楼。午后一点正,从古老的电梯步出,迎面而来是静谧的一方风景。

  默默无言的植盆、无人的茶座与禅室,那些字画与简单的摆设,处处显现自在与舒适,心灵的舒畅感油然而生,这里不是深山老林,都市熙熙攘攘的人与事,就在咫尺之外。静室稍坐片刻,尔后,一袭白衫、白裤与白发的道人身影,带着纯白的笑意进入我的眼帘,文化禅者、台北书院山长林谷芳,为我揭开生命自在的本色与境界。

  林谷芳说,台北书院的缘起,是台北市文化政策的一环。台北书院诞生于台北市文化政策的摇篮中,为政者有此之见自是可喜,执事者却能观照到书院与官学不同的本质,并且“放任”民间人士出任山长,遵照林谷芳确定的书院三定位:所授皆立命之学、经典之学和人师之学。

  既为安身立命,从硬件上空间的规划到软件上的师资、课程与学生,都与当代教育机构大不相同。首先是场地的设置与氛围,台北书院设有茶坊,开张不久就有人投诉“招待不周”,没有服务员来打招呼。

  对此,林谷芳的回应是“我让空间自己说话”,自我观照和安顿,带着世俗习惯的人后来才明白,这是一处让没有外境干扰,让都市人体验生活美学的场所。

  台北书院推广国学,但不独尊儒术,而是寻求释、儒和道的三家平衡。林谷芳认为,“儒、释、道三家有其生命角色,不能过度偏废,要读就要三家齐读。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文化承接起来。

  至于人师之学。当代教育不乏专于一技一艺的经师,人师却得做到“生命自身即为学问实践之场”。立命之学不是用来高谈阔论,而是生命安顿的直接实践,所以需要人师。林谷芳说,书院根据“修行、生活、艺术、经典”四个面向来聘请老师和开课,是因人成事,不是以事找人,台北书院构建的是生命实践的禅空间,我这初次到访的客人感觉到了。(李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