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耀古城

01.03.2015  23:06

新年伊始,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北京人民大会堂翩然而至:2月28日,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获奖名单揭晓,西安榜上有名。历经十八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风雨洗礼,西安终于如愿以偿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这是850万西安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更是全市人民在新的征程中不断开拓奋进的强大动力。

建管并重,宜居古都更和谐。在创建进程中,通过实施“古新分治”,西安市将“古都仪象”与“现代气息”完美集于一身,成功处理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两难关系。在老城区,全市积极实施“唐皇城复兴计划”,推进行政中心外迁,历史古迹保护、历史景点标识、历史标志性建筑与街区复原,盛唐仪象及明清风貌得以一一再现。

在城市外围,先后建立了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西安这个历史厚重的华夏故都焕发出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锐气。连续十多年来,西安每年安排百亿资金,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条条通衢大街宽阔平坦,一条条背街小巷整修一新,马路市场撤走了,小区环境变好了,市民的生活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文明惠民,创建让百姓持续获益。民意所向,民生所指,就是文明所在。西安市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为惠及民生、为民造福的平台,高标准、快节奏实施了系列民生工程。

从2007年起,西安实施“放心早餐”工程,保证10多万市民吃到卫生快捷的早餐。现在,放心早餐正在逐步向放心三餐发展。2010年,西安又推出“群众厨房”、“放心馒头”,确保市民群众持续吃上安全放心的馒头等主食品。西安全面实施在职职工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做到了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铺开,全市33.6万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正式启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分别达到98.5%和99.1%。

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三年目标提前完成,累计建成各类博物馆100座,组织文化活动、惠民演出1400多场。新建、更新社区全民健身路径100个,建成农民健身工程700个。西安市以开展专项整治和文明交通行动为重点优化交通环境,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出行方便带来的幸福感。

尚德西安,城市软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9月27日,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在隆重会见刚刚载誉归来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指出,隆重会见道德模范就是给全社会一个明确信号,西安要推出道德模范政策待遇,要给他们以足够的礼遇,推进全社会见贤思齐,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2014年,西安市出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务分解表》、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宣讲活动……西安市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实施“尚德西安”道德实践系统工程,城市软实力不断得到增强。

同时,全市完善统一公共信用体系平台,建立了“信用西安”官方信用网站、诚信建设制度化例会制度。组织10部门2次集中发布诚信“红黑榜”、14部门建立“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开展专项整治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志愿者已达77万,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达3062个。同时,全市建设了近100个公益广告主题街道、广场、社区,设置40处大型景观式户外公益广告,开设2条公益广告地铁专列和30辆公交专车,全市11215辆出租车全部在车顶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街头公益广告发布全国领先。西安市200多幅户县农民画公益广告作品入选全国公益广告库,占总量1/6,并在纽约时代广场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