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姑娘陕西学中医 称想找中国老公

07.04.2015  11:35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正是这把钥匙启动了世界各国有志之士的寻宝之旅。23岁的哈萨克斯坦姑娘娜塔莎5年前来到陕西,考入陕西中医学院学习中医,并且将自己的弟弟妹妹带到中国,引进中医大门……

    出于好奇来到中国

    3月10日,是新学年的第二天。娜塔莎一大早就赶往陕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跟着老师在门诊见习。她还要把假期中遇到的问题找老师请教。

    娜塔莎1992年出生于哈萨克斯坦,母亲是幼儿园老师,父亲在国家“中(国)哈(萨克斯坦)西气东输项目”中主管日常电力供给。哈萨克斯坦基础教育是1至11年级,读完后考大学。虽然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塔拉兹国立大学,但想要出国上大学的她,说服家人,选择来到了中国。

    2010年9月,娜塔莎来到西安一所国际学校。此前,由于国内的封闭式教学,使她对中国的了解也很少,“心目中的中国就像成龙演的电影《神话》里一样,房子是古建筑,人都是兵马俑……”。到了西安看到的完全颠覆了她的认知,刷新了她的印象,这也给了她很大的学习动力。在这所学校里主要学习汉语,两年的学习中,她通过了汉语水平5级考试,毕业后选择了中医专业,报考了陕西中医学院,她的决定得到了父母的支持,2012年9月,被该院针灸系录取。

    汉字成为学习的障碍

    “中医学院很有意思,也有兴趣。”娜塔莎说,课堂上老师都用汉语讲课,《中医基础理论》老师李翠娟的课讲得绘声绘色,她很喜欢与她交流。学习中,老师的语音、中国古文、繁体字是她学习的障碍,遇上陕西口音重的老师上课,她一定会在课后将没有听清楚的话找老师问清楚,直至完全理解。遇上古文和繁体字就去找老师或同学,一定要弄懂古文的古今词义,一定要找到与繁体字对应的简化字。

    “开设的学科中,数《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难学”。她说,因为都是古文,几乎一句都看不懂,除了使劲看书,就是找同学,找老师,他们都会提供帮助的。考试时,有时突然想不起个别汉字就用汉语拼音先记着,交卷前再问监考老师,在老师的提示下把汉字填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