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治沙人

03.06.2015  19:11

——记全国劳模、神木县生态保护建设协会秘书长张应龙

  2002年,张应龙辞职后作出了治沙事业的决定。他先后承包了毛乌素沙地秃尾河源头各丑沟流域42.8万亩荒沙,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治沙历程。
  为了治沙,他曾独自困守沙区40多天,朋友疏远他、生意伙伴耻笑他、社会非议纷纷,在无助的情境下,他花光了个人积蓄,卖掉了县城房产。十几年来,他为造林治沙已投入个人资金500多万元。巨额的投资让他几度一贫如洗,连基本生存都要靠亲友资助。家人朋友多次劝他放弃治沙,但张应龙坚信治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自己的抉择惠及后代。
  为了取得治沙经验,张应龙自费走访西北干旱地区专家学者和治沙能手。根据承包区流沙深厚、土壤贫瘠、降水量少的特点,坚持混交林模式、生态林经济林兼顾,以灌木、乡土树种为主打树种治沙,用沙蒿障蔽固定流沙,用紫穗槐等豆科植物保水增肥,用樟子松、长柄扁桃形成稳定的生态经济林作业区。
  十年过去了,张应龙从林业外行,逐步成为治沙专家。完成荒沙治理面积已达到35万亩,栽植树木2500万株,区域生态环境大为改观,自然恢复速度加快,地下水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2004年,张应龙发起成立了神木县生态保护建设协会,在他的带领下,“神木县生态协会”先后与中科院、中国林科院等单位合作,围绕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沙生植物开发利用等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取得20多项研究成果。(陕西日报记者 杨小妹 陈瑾 郭晓斌 通讯员 赵冰 章琦 邰荣军 宋俊德 李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