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听证专业户”代表了谁?

14.01.2015  13:42

    新华网陕西频道1月13日电(记者史梦)9日,西安市物价局主持召开了西安市市区出租车运价调整听证会,来自多个行业的29人参加了此次听证会。会后统计,29名参会人员中,28人赞同调价,1人反对,这样的结果一经公布,一片哗然。

    更有细心网友翻出了2011年地铁票价听证会上的参会人员名单,对比后发现,2011年地铁票价听证会上有三名参会人员的名字和此次出租车运价调整听证会的参会人员重名。消息一出,网友惊呼:西安也出现“听证专业户”了!

微博截图

    近年来,全国各类听证会中,的确不乏“听证专业户”的身影,影响最大的应属2011年成都老妇7年参加19次听证会了。而此次西安出租车运价听证会同样出现类似情况。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听证会专业户”是怎么产生的?他们代表了谁?

    日前,有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核实调查,参会人员否认自己为“听证专业户”,称两次听证会都是部门推荐的,但所谓的“部门推荐”是如何操作的?我们不得而知。

    拥有八百多万常住人口的西安市,为何在两次涉及民生出行的听证会上邀请同样的三个人参加?这不得不让人质疑听证会的公信力,而一边倒的结果更是让听证会失去了本该有的“博弈”气场。

    价格听证一直是听证会的主角。由于价格调整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克服“关门定价”的弊端,提高政府制定价格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在政府定价领域率先引入了听证会制度,并在价格法中作了明确规定。

    但近年来,多地的听证会给群众留下的确是“”、“走形式”、“论证涨价合理的听证会”等不良印象,更极端的情况出现在广东东莞。东莞市物价局向社会发布了征集水价调整听证会参加人的公告,然而截至最后一天,未收到任何市民的报名。有市民明确表示,不愿参加“走过场听证会”。

    群众对这种践踏政府公信力的行为深恶痛绝,也呼吁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尊重民意,让听证会真正发挥收集民意、指导决策的作用。而不是任其变成“有关部门”走过场,让“群众演员”上演木偶剧的舞台。(完)

     相关稿件:

     出租车听证会疑现听证专业户 反涨价者称受威胁

    针对网友认为听证会出现“听证会专业户”,听证会的参与人员表示并不认同。而对出租车调价持反对意见的蓝田县前卫中学的教师白兵洋,大家也有疑问。那么,这些参会人员到底是怎样选出来的呢?接着往下看。

    参会人员弓安赢表示,自己虽然参加了两次听证会,但都是西安市消费者协会推荐的。随后,记者拨打了西安市消费者协会的座机。由于当时恰逢周末,座机一直无人接听。 》详细

    新华网评:

    放开出租车市场 别让“份子钱”给行业"添堵"

    对西安出租车涨价表示“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