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 新作为 延安“夜经济” 体验新生活

23.09.2019  16:08

  “二道街改造升级以后,夜市越来越红火,我家一晚上能卖3000多只羊蹄!”9月11日晚11时,延安市宝塔区二道街上正忙着招呼客人的麻辣羊蹄摊主高兴地说。此时的二道街依旧人流如织,往来的食客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羊蹄、饸饹等陕北风味美食云集的二道街,让流连忘返的市民游客大饱口福、连呼过瘾。

  就在当晚,2019年首届延安夜间经济月·夜市文化节活动在宝塔区五大会场同步开幕,革命圣地延安为广大市民游客精心准备的夜晚盛宴也全面揭开了面纱。

  “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文化节活动,既是延安夜间经济发展和夜市街区建设成果的展示,也是新常态下传统商业向新经济形态转型发展的探索、创新和实践。”延安市委常委、宝塔区委书记刘景堂说。

  夜经济

  激活发展新动能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已被分秒必争的现代生活节奏所取代,夜晚生活的时间正在被不断拉长、延展。

  “除了节假日外,现在的日常消费主要发生在晚上。正因如此,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正是一个城市的活力、魅力和发展水平的体现。”宝塔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路梦岚说。近年来,延安市在持续推进红色文旅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培育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的夜市街区,将特色美食、璀璨夜景与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形成了缤纷多彩的夜市文化。

  二道街是宝塔区的老牌夜市。今年以来,宝塔区对二道街进行了重新规划布局,全面提升街区基础设施,并增加了陕北说书等文艺表演,客流量明显增多。“在这一条街上就能尝遍陕北的各种小吃,实在是太划算了!”来延安出差的西安某公司员工张毅超,对二道街的美食赞不绝口,“羊蹄、杂面味道都好吃得很,下次找时间带着家人再来一趟。

  从9月1日开始,“荧光”夜跑、欢乐枣园游、打卡二道街、宝塔灯光秀、夜读中心街、乐购东大街、新区大联欢等“夜延安·悦中秋”主题系列活动,先后在革命圣地河谷·金延安、二道街、延百商圈等地惊艳亮相,让市民游客在领略延安的日间风情后,深切感受到了“夜延安”的魅力。

  夜服务

  营造生活新体验

  连日来的绵绵秋雨,并不能阻挡夜延安的火热。夜间经济月·夜市文化节开幕以来,中国红色书店、延安万达广场、延安百货大楼等地营业时间都延长至晚上10时,让市民游客尽情享受丰富多彩、时尚缤纷的夜生活。

  为了重点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区,在夜间经济月期间,延安市区重点商圈及周边区域内商业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餐饮企业等场所在原营业时间基础上延时服务1—2小时。“各类快餐、简餐、品牌餐饮店等一般营业至晚上10时30分以后;以夜间经营为主的商家营业至凌晨以后。”宝塔区商务局局长马随乐说。

  商家延时经营的同时,政府部门延时服务也及时跟进。夜间经济月期间,市区一方面加密夜间公交车运营班次,延长夜间运营时间;另一方面,也持续优化街面停车位管理,为夜间消费临时停车提供便利。除此之外,延安市对夜间经济街区和商户牌匾设置依标准规范等进行审批核定,放宽了20时至24时相关摆卖管制,还增设夜景灯光装置,为市民游客的夜间出游营造了舒适的消费环境。

  夜延安

  打造城市新名片

  夜间经济是经济社会活动在时空上的延伸,也是消费增长的新引擎、城市繁荣的新路径。

  9月3日,延安市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发展夜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了关于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通过率先培育一批重点夜经济街区,带动主城区特色餐饮、民俗文化、红色旅游、休闲娱乐消费全面发展,进而示范带动其他县区在城区和重点旅游景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业态丰富、管理规范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将“夜延安”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夜间经济品牌。

  宝塔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陈德鑫告诉记者,延安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和深厚的夜间经济氛围,以“育新提旧、新旧联动”的方式升级传统老夜市,打造品质新夜市,不断繁荣夜间经济,为延安培育了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动能。

  在夜市文化节上,延安土特产品、文创产品、旅游产品、特色文化产品、特色小吃、特色餐饮悉数参展亮相,集中展现了延安的独特魅力,为市民游客带来了一场盛宴。与此同时,延安市城市治理也在持续推进,不断优化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夜间经济规划,以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便捷的公共交通、高效的公共服务、良好的应急管理,力争把夜市文化节办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城市消费节日。

  “宝塔区将进一步深入挖掘、整合、盘活延安丰富的历史、红色、民俗、生态资源,做精农副产品加工,做优特色美食转型升级,拓展消费市场,促进夜间经济不同行业、多种业态的融合发展,以‘夜延安’为核心开发街区游、亲子游、休闲游、文化游等精品夜游线路,打造一张集食、游、购、娱、体、展、演、读八位一体的延安城市新名片。”宝塔区副区长田志荣说。(记者 刘印文/图)

编辑: 石悦琳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