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汉江保护“放鱼养水”成为共识

06.11.2015  11:51
      在一个渔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渔业资源的保护水平怎么进步?
     
      汉中市水利局副局长刘宝庆说:汉中要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正确处理发展渔业经济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近年来,汉中在养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保护和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导生导师吉红表示:“在南水北调工作的相关调研中,以渔净水、放鱼养水,保护汉江的思路,成为一项共识”。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保护生态的角度出发,在汉江增殖放流鱼类,可以把水中浮游植物生态利用,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近年来,汉中市加强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了广大群众保护渔业资源的意识;强化了渔业资源管理,有效养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施重点水域禁渔区、禁渔期制度,严厉打击了非法捕捞和电鱼、毒鱼、炸鱼等行为。
     
      同时,采取资源增殖和生态修复措施,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积极开展了汉江鱼类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2015年增殖放流了鲢鱼、鳙鱼、草鱼、鲤鱼、黄颡鱼等经济鱼类300余万尾,补充天然水域的鱼类资源,并倡导养殖企业积极开展义务放流。
     
      目前,在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及修复栖息地生态环境的工作中,汉中市已建成以水生动物为主的国家自然保护区1个,即陕西省略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即汉江西乡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褒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湑水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西流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及省级水产良种场4个,有效保护了渔业资源,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吉红教授说:渔业的发展不单是一项商业行为。中国淡水渔业的贡献非常大,不仅给社会给群众提供了高品质的蛋白。水产业的生态效益更多发挥了自然生态保护的作用。“放鱼养水”,通过渔业来净化水质、保护生态,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力量。同时,渔业是大农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是发展前景非常好的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