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特级教师呼秀珍用生命奉献爱心 以身躯照亮他人

21.12.2015  08:47
            《陕西日报》2015年12月21日( 记者 赵波 )题: 用生命奉献爱心 以身躯照亮他人——记咸阳市道北中学特级教师呼秀珍

        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见义勇为,无数的三秦儿女用坚持和守望,铸就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诠释着“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精神。本报即日起开设“感动陕西人物”栏目,集中展示10位人物的先进事迹,供读者学习借鉴。
            咸阳市道北中学有一位“集师情母爱于一身”“融教书育人于一体”的女教师,她从1965年参加工作至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50年如一日,50年不移情,50年不易志,她就是呼秀珍。
            “春蚕吐丝,用生命奉献爱心;蜡炬成灰,以身躯照亮他人。”这是呼秀珍的追求目标,更是她的真实写照。她以凡人的善举践行着当好园丁、甘做蜡炬的无私精神,谱写了一曲人民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动人之歌。
 
热爱课堂,立志走教改之路
            “我爱课堂,因为课堂就是我的岗位”,这是呼秀珍在讲台上的座右铭。
            为确保教学质量,几十年工作中,呼秀珍坚持做到四个“认真”——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认真对待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
            在她的课堂上,同学们思维活跃,学习主动。讲《夜走灵官峡》一课,她翻阅了大量有关修建宝成铁路的资料,精心设计了“放声讴歌铁路美”的学生演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又启发学生编成了四句介绍作家及作品的顺口溜:“当代作家杜鹏程,《保卫延安》最著名。小说《夜走灵官峡》,选自《光辉的里程》”。让学生们在一分钟之内,就能记住课文的要点知识。呼秀珍就是这样将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创造性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同学们都称她的语文课是快乐的语文课。
            时代在前进,先进的教学手段扑面而来,年过花甲的呼秀珍与时代一起跑步前行。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她和同事们一起制作了课件,先后用多媒体课件讲解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制作的网页讲解了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用制作的专题学习网站讲解了杨朔的《荔枝蜜》。这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探索中逐渐形成。
            呼秀珍就是这样,用一桶一桶辛勤的汗水和数不清的日日夜夜,浇开了一朵朵成功之花。
 
热爱学生,坚持走育人之路
            呼秀珍爱学生,有口皆碑。当青年教师向她讨教如何当班主任、如何教育学生时,她说:“爱学生,一个都不能放弃;爱班主任工作,就应该舍得下功夫。”的确,她爱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从严要求,爱得长远;对学习中等的学生不断鼓励,步步推进;对调皮和有困难的学生以诚相待,宽容耐心;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处处体谅,悉心关怀。
            班里学生郑鹏入学时成绩比较低,各方面表现平平。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郑鹏因为没有达到自己设立的学习目标而难过灰心。呼秀珍认为这是一个教育契机,一定要借此激发起郑鹏的自信心和勇气。她及时家访,找郑鹏谈心并帮助他调整学习计划。郑鹏说:“老师您放心,我的目标不会改变,我爬也要爬到前20名。”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结束后,郑鹏果然实现了目标。

关爱他人,自觉走奉献之路
            呼秀珍有两个女儿,可她却常说:我的女儿多着呢!还有彬县的“女儿”王昭、大连的“女儿”顾宇颐、陕北的“女儿”王彩虹……每个“女儿”的背后,都有一个爱的故事。
            1985年冬,呼秀珍去彬县交流授课时,在课堂上认识了一个叫王昭的小姑娘。两个月后,呼秀珍从王昭的来信中得知她的父亲不幸去世,便立即回了一封信安慰她,鼓励她好好学习。从此,呼秀珍就和王昭结下了不解之缘,常常写信鼓励她发奋学习,走自强之路。转眼十年过去了,王昭去意大利进修前到咸阳去看望呼秀珍,尽管两人十年来没有见面,呼秀珍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她,并高兴地给别人介绍说:“这是我彬县的女儿王昭。”
            呼秀珍把心血全部倾注在对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奉献中,先后参加了“咸阳市优秀教师报告团”、“陕西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宣讲团”、“陕西省师德巡回报告团”等,均引起极大的反响。1999年至今,她利用双休日、寒暑假,辛勤奔波在全国各地作报告共计698场次,听众达到22万人次。不论是哪家单位邀请,不论听众多少,不论路程多远,不论请她讲哪方面内容,她从不讲条件、不计报酬,只身前往,真情讲述。
            “如果我有一棵快乐草,我就会给你,希望你快乐!如果我有两棵,就你一棵我一棵,我们都快乐!如果有三棵,我会给你两棵,因为我希望你比我更快乐!”这是呼秀珍的心声,是一名爱岗、敬业、奉献的人民教师的情怀。
(信息采集:刁巧燕)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