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陕西日报》:矢志监管事业 保障食药安全

15.12.2015  11:36

 

 

 

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51215/html/page_05_content_001.htm

 

 

食药监管排头兵

——记子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彬林

 

    子长县,一个英雄的土地。如今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里又活跃着一个英雄的团队——子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他们始终以“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为目标,以赤诚和奉献,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群众饮食用药放心、民生幸福和谐的动人篇章。
        这个英雄团队的队长,就是曾获“陕西省十大药监之星”荣誉称号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彬林。 
        2011年1月,军人出身,参加过中越自卫反击战,曾在教育、民政等部门有过骄人成绩的李彬林,被组织上委以重任,来到子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任局长。上任伊始,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摸清全县食品药品监管的基本情况,他带领全体工作人员跑遍了全县每一个乡镇、村庄,全面摸清了全县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底数,形成了《全县食品药品监管现状与对策》调研报告,为科学制定监管措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2 年4 月9 日 ,他带领执法人员通过走访群众、蹲点守侯、暗访跟踪,联合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重拳出击,一举捣毁了位于县城冯家屯村一处利用猪内脏、下水、废弃猪肉等非法炼制猪油黑窝点,查扣地沟油4.1吨、废弃肉渣1.2吨,刑事拘留4人,并将查扣的猪油变废为宝,无偿捐赠给栾家坪中心社区千亩山地苹果基地,用作果树肥料,既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子长县共有药品经营使用单位365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户)1864家。2014年6月,随着新一轮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完成,县上成立了县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和10个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全系统工作人员增加至97人。如何充分调动全系统工作人员积极性,抓好食药企业和经营户监管,保障全县27万人的饮食用药安全,成了摆在李彬林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一次与县公安局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交流办案经验时,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海:公安系统实施的“片警”式管理模式,可否运用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来呢?他立刻召集领导班子成员开会讨论,吸取“片警”式管理模式精华,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现状,按照层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监管原则,把全县划分为4个一级责任片、12个二级责任片和48个三级责任片,制定监管网络图。为了夯实网格监管责任,从片区划分、层级管理、任务分解、目标考核等四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主要领导抓全盘、分管领导抓一级、业务骨干抓二级、业务干部抓三级的工作格局。这样就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县”的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确保了监管工作不留死角和空白。 
        在具体的监管中,他积极探索不同品种的具体监管措施。在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方面,推行“一票通”管理制度。确保小作坊产品来源可循、去向可查。对无法提供“一票通”票据的,其生产经营的食品一律不得进入市场,形成市场“倒逼”机制,有效规范了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在食品流通监管方面,建立农产品自检制度。在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专门设立了快检室,对经营的食用农产品检测后及时公示结果;设立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让顾客明明白白消费;在小作坊食品销售区域建立信息公示,消费者可以随时掌握产品的生产者信息;建立婴幼儿配方乳粉购货人信息登记管理制度,以便随时掌握消费者使用状况和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及时召回。在餐饮消费监管方面,推行“六公开”管理制度。结合量化分级管理,将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各项制度、人员健康状况、食品安全责任人、网格监管人员、食品安全承诺面向社会公示,便于群众主动监督。在农村集体聚餐监管方面,实行报告登记制度。在药械监管方面,推行药品经营使用单位“五规范、十禁止”管理制度。子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性监管模式得到了省局的充分肯定, 2015年 9月 16日 ,全省推进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现场会在该县成功召开。 
        在李彬林的带领下,子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2014年陕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延安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行政执法先进单位等省市级荣誉30多项。

 

始终绷紧食安

——记千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秀丽

 

不管是晨雾初散的清晨,还是万家灯火的傍晚,在千阳的街头,人们总会看到一个齐耳短发、面容清秀的女子在早市的街头、夜市的喧嚣中出没的身影,时而低头查看摊点经营的食品,时而督促餐饮户注意卫生细节。她就是千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秀丽。在她的心里,只要看到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事情,总要对经营户唠叨几句。在外吃饭的时候,她第一个去的地方总是饭店的后厨,她经常自嘲地说:“我这是典型的职业精神病啊!” 
        刘秀丽从2009年到千阳县药监局担任副局长以来,抱着对消费者负责、对生命敬畏的态度,脑子中始终紧绷“食品安全”这根弦,将一己之力,毫无保留全部汇聚在食品安全保障中。近年来,多次被千阳县委、县政府评选为先进工作者,被市药监局表彰为“十佳食品药品监督员”,她所分管的食品安全及基层食药监所工作,也多次得到省、市食药监局的通报表扬。 
        2009年,组织安排刘秀丽到药监局工作,面对全然陌生并且专业性很强的药监工作,她明白必须首先成为行家里手,才能带领大家做好工作。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每次外出监管巡查、许可勘验,她都亲自撰写检查笔录、监督意见书、进行现场勘验打分,通过亲身实践很快地熟悉了监管流程,成为业务内行,处理得头头是道。 
        为了加强食药监管,2013年初,千阳县开始探索成立镇食药监管所,局里将这一艰巨任务交给了她。面对政策不明、无经验可学的情况,刘秀丽结合8个镇的实际情况,她亲自设计了农村家宴监管流程、餐饮单位巡查标准、“四品一械”登记规范等23种工作规范与流程,组织工作人员在不同镇所进行了8次监管业务流动现场培训。同时制定了《食品生产、流通、餐饮许可办理流程》、《监管单位责任片区划分及职责》、《三级巡查台账》等工作规范,健全完善了县、镇、村“四大员”(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监督员)监管网络,探索实施“网格化”监管。把全县分为12个监管网格,将1452户食品、餐饮服务经营户全部纳入网格监管,责任到人,监管到户。通过推行种种措施,2013年底,全县8个镇食药监所工作正常、运转规范,在全省率先达到了镇所建设100%的工作目标,在全县织就了食品安全基层网络。经过她长期手把手地指导、规范、提升,2013年南寨镇、柿沟镇食药监管所被授予宝鸡市基层建设先进单位,水沟镇食药监管所被表彰为省级风险大排查先进集体,崔家头镇食药监管所被表彰为市级风险大排查先进集体。2014年5月,全县8个镇食药监管所均顺利通过了省食安办标准化考核验收,达标率达100%,位居全省同批考核验收的县级镇所首位。2015年2月,水沟镇、柿沟镇被表彰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镇。 
        千阳县经营烤鸭的食品经营单位有3户,油炸店8户,为避免废油偷卖给不法商贩制造“地沟油”,刘秀丽与县内外回收公司多方联系协商,将废弃油脂制作成有机肥料。在百日风险大排查中,为了克服录入难、建档难的问题,刘秀丽每周都要深入各镇食药监所实地检查、督促及时整改,带领大家及时高效高质完成了信息录入、档案建设等工作。2014年11月,千阳县食药监局被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彰为食品安全风险大排查先进单位。 
        2014年8月,查处的一起食品案件涉及到县上的招商企业,企业负责人认为他们是引资企业,理应享有特权,刘秀丽顶住压力,秉公执法,最终使企业负责人也心服口服。2015年3月,消费者投诉,称其在张家塬镇杜某商店买到过期食品。刘秀丽带领工作人员来到杜某商店,见到在破败、阴暗的土坯房中开办商店的杜某,年近5旬,身高不足1.2米,为了谋生批发了点食品,却因为生意不好,很多食品卖不出去而过期了。刘秀丽和镇政府领导协商,将杜某纳入“三无户”建房补助范围,帮助其重建房屋,同时纳入低保户保障,彻底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

 

做食药监管的忠诚 卫士

——记黄龙县食品药品监察大队副队长赵国强

 

赵国强现任黄龙县食品药品监察大队副队长。多年来,他立足本职岗位,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优异的成绩,树立了食药监干部的良好形象。2013年被评为延安市第十届“青年卫士”、食药监系统先进个人。 
        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求高,专业性强,必须具备良好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赵国强牢固树立“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通过学习使他对《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局、省局有关文件熟记于心,进一步增强了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能力。 
        赵国强始终认为只有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出色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嘱托。在具体工作中,他和同事一起,对全县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逐户排查,认真摸底,掌握准确的资料和具体情况。哪家企业在什么位置,生产经营状况怎么样,他都了如指掌。二是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为了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他紧抓食品安全风险百日大排查、飓风行动专项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全县小作坊、小餐饮、添加剂“两超一非”、肉及肉制品、农村市场“四打击四规范”等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同时,对餐饮服务单位和学校食堂进行了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学校蛋奶工程乳制品的监督检查,要求做到专人保管、专人发放,禁止幼儿园食堂使用膨化食品。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规范行为,他都认真记录在案,毫不留情及时进行曝光,并坚持督促限期整改,直到符合要求。有些人劝他不要那么认真,得罪太多人对自己不好。对此他总是摇头一笑回应道:“相比群众饮食安全,自己的得失算得了什么,如果对出现的问题不管不问,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就是渎职违法,成为罪人。”三是积极为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不懈努力。他一直为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出主意、想办法,多次就网格化监管、食药监示范所建设向局领导和县上分管领导建言献策,并参与了相关政策制度的讨论和起草。目前,黄龙县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不断健全,按照“十个一”的标准建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为省级示范县验收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强财务管理。协助局长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每一笔支出他都认真把关,每一张票据他都细致审核,最大限度防止差错疏漏出现。在他的努力下,单位的财务管理规范有序,保证了单位经费运转正常。 
        赵国强清醒地认识到,监察大队的工作直接与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打交道,如果不搞好廉政和严格公正办事,就会严重损害单位和食药监干部的形象。在日常工作中,他能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用党纪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越权不越位,始终把自己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中。从没有以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更不存在吃拿卡要的现象,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一次,某个问题药店负责人为了消除矛盾,规避处罚,专门拿着礼品去找他,被他拒之门外,并进行了严厉批评,之后再没有人去找他说情。这件事也被很多人提起,说他不近人情。他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如果自己不讲原则,沾点小利,帮助了极少数人,损害的却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赵国强在食药监工作中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和认可,但他却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工作,在新的征程中,他将以更加勤奋努力的作风,为食药监事业增光添彩,做出新的贡献。       

 

人生的标签用认真打造

——记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先进个人陕西省十大药监之星陈卓

 

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关系民生,责任重大,如果说,近年来,汉中市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的话,这是食药监管系统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认真做了份内的工作,履行了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当笔者见到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先进个人陈卓时,陈卓做了这样的开场白。 
        自2005年初被任命为汉中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原市药品检验所)负责人至今,陈卓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1年。在领导和同事们眼中,陈卓面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待同事真诚热情,做事待人中洋溢着的一股子认真劲成为他最明显的标签。 
        11年前的市药品检验所,由于内部缺少激励和竞争机制,很多同事抱着得过且过、混资历的思想,单位工作平平,在外界鲜为人知。刚刚上任的陈卓很快就发现了这些问题,通过认真细致的摸排调查,他终于了解到其中真正的原因:工资平均分配,干多干少一个样;晋升职称凭资历,日常考勤变成了关键时候的“靠情”,日积月累打消了同志们工作的积极性。 
        找准了问题的根源,陈卓烧起了“三把火”。“第一把火”,他实施了全员聘用制,打破了人员使用上的“终身制”,设岗定条件、定责任,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第二把火”,实施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了内部分配机制,重点奖励检验一线技术含量高、工作难度大的岗位及管理骨干,这个杠杆撬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使全所每年提前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检验任务。“第三把火”,将空缺岗位、人员晋升晋级公开竞争,改变了过去不管优秀不优秀,只要资历够就晋升的不公平现象。 
        陈卓常说:“单位就是个大家庭,我要用心来构建和谐”。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匡扶正气,鼓舞士气,将检测中心构建成了一个奋发向上、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单位职工小缑至今还清晰记得,2009年她刚入职不久,和同事一起被送到省药检所学习,她们万万没想到的是,陈卓会利用西安开会的时机去看望她们,还给她们带了汉中凉皮、核桃馍等小吃,这一细小的举动着实让同期培训的其他学员羡慕不已,如今小缑已成了中心的业务骨干还当上了科室负责人。陈卓还建立了职工档案,每逢职工过生日时,中心就统一开展送“一本书、一束鲜花、一张贺卡”活动,职工生病住院时,他都亲自登门看望,让职工感受到“”的温暖。 
        2015年7月,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项目正处于紧张的设计招标阶段。正在省药检所出差的陈卓猛地发现,眼睛突然看不清了,看字看物都变形了,学医出身的他意识到这是眼睛出问题了。在随后经医院诊断发现,由于常年伏案工作,用眼过度,他的眼睛出现了黄斑裂孔的症状。因为病灶的特殊性,在术后恢复期内,陈卓必须一直在床上俯卧休养,吃不好饭,又睡不好觉,一下憔悴了许多。 
        “眼睛看不到,还要一直趴着,心里发慌,检测中心项目刚开了头,工程年底必须要开工,否则中央的投资资金要收回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卓至今感触良多。 
        9月初,陈卓的视力终于恢复到0.3,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开始正常上班。同事们惊奇地问他:“你对你这病可太不认真啊!眼睛是大事,急急跑来上班干啥?”他说:“现在中心项目建设是最大的事,就像自家孩子高考,当家长的哪能不操心?” 
        11年光阴荏苒,陈卓的黑发变的花白,他如同闹钟一样准时上下班,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如数家珍,他习惯了操心、习惯了付出。用他自己的话说:“地球离了谁都一样转,但是人总得干点事。要不然价值感从哪里来呢?(张伟峰 武占斌 霍伟宁 曹雨 罗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