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历法闹剧

16.01.2015  17:16

  前一阵子过阳历新年的前后,我在日本京都、山阳地方旅行,正好观察当前日本人过新年的文化现象。

  我一直很关心,日本人对历法的精神失调状态,也觉得此种重仪典而不重原理的态度,是日本近代文化失衡与认同偏差的主因。就以新年为例,日人在明治时期前,过的是阴历新年,所谓的正月,指的是阴历一月;但明治天皇改制,各种脱亚入欧措施中,竟然把日本的阴历节日直接改成阳历,于是,过新年就直接从过阴历正月初一,改成阳历一月一日的西洋新年。

  然而,文化传统没法像政治改制般一翻两瞪眼的,在天皇说了算的意识威权下,日本国民都乖乖过起阳历一月一日新年,但许多旧文化传统却混乱地隐藏其中,例如阳历新年期间,到处都有贺正的祝词,但阳历一月何正之有?正月是文化传统的名词,不是天皇可以说改就改。还有懂得华夏十二生肖原理者,都知道2015年乙未羊年要始于阴历正月,但日人却自动把庆祝羊年的来到提早到阳历新年,街上到处看到各种羊年的装饰,对我而言,马年还没过完啊,怎么羊就当先了?

  但日人真可以不管事情的原理,在阳历新年过着几乎完全是阴历新年的节庆仪典,例如在阳历12月31日,京都不少寺院都涌入预定参与听除夜108钟声的信众,这本是中国行之千年以上,受大乘佛教影响的腊月除夕大晦日,听108声的梵钟可解脱人间诸烦恼。我突然觉得日本人很可怜,又听传统的话,又不敢违逆天皇改历,才搞成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年节。

  如果刻意忘记日本的阳历新年的不伦不类,假装在过阴历新年,倒是可观察到不少有趣的华夏传统礼俗,例如百货公司、街上店家热卖的各式手打棒年糕,叫正月料理的各种年菜礼盒,装着各式有吉祥意义的冷盘,但日本人一向讲究的旬之味觉,原来正月料理之旬提前了快两个月,何旬之有?

  年纪大了些,才发现日本文化中,如菊花与剑的双重性格,好的事可以千年延续地做下去,不对的事也绝不认错硬做下去。日人对待传统中就有的阳历节气历法十分尊重,也使得日人至今仍有一套珍贵的天地人自然农法,日人的旬感知,即奠定在阳历节气中,但对阴历传统的明知而故犯的不尊重,也反映出为了脱亚而对亚洲价值(华夏文化)的不尊重,例如把阴历五月初五的端午改成阳历,就没有了菖蒲;变成了阳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如何赏菊?

  我一直很奇怪,一向自命为文化传统保存大国的日本,怎么可能从明治以来,如此顽固地用一套精神失调的历法,要不就全然像西方文明般,不过所有的阴历节日,就真正脱亚入欧吧!当然这是不可能的,阳历的节气历法也不是西洋的,也出于华夏传统。

  我常想,自己若是日本文化人,一定很受不了这种历法混乱,也许会想发起公民文化提案,倡导回归正常阴阳历法,别以为这是小事,连历法真相都可以不面对的国家,其中隐藏的不怕错只怕认错的民族性格,透过阳历代表的阳性(外在)与阴历代表的阴性(内在),是否正是我们了解日本文化中表里不一的现象。日人何时结束脱亚入欧的历法闹剧,也许才能开始懂得尊重亚洲。(摘编自台湾联合报 作者:韩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