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人大工作“接地气” 群众成为“人大通”

04.06.2015  18:58

如今,谈起“人大”,作为一名家住陕南旬阳棕溪镇边远山村的普通村民崔照荣不再陌生。

据崔照荣说,每个季度,她家中都要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同其叙家常、谈政策,为其谋路子、解难题。久而久之,她便对人大工作从陌生,到略知一二,再到熟知,有时侃侃而谈。像崔照荣这样地地道道的“后山人”,却熟悉人大工作、熟识人大代表的事例,遍及旬阳的沟沟峁峁。

为了能使人大工作接地气,促进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零距离、真感情,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早在2013年4月,该县人大制定印发了《关于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和群众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该县人大常委会各组成人员每年重点联系5名基层县人大代表和5户群众,且每季度走访、联系不少于两次。随之,该制度被全县各镇人大纷纷效仿,在全县范围形成了县人大常委会委员、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各联系五名代表、五名(户)群众的“双联系”制度。至此,每年每季度都有着千余名人大代表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了法律政策宣传员,民意民智的收集者,群众排忧解难的办事员。

吕河镇李家沟村四组、五组是该县有名烟草种植大组,但由于交通条件太差,导致每年收购烟时烟叶不能按时入仓,农药、化肥不能按时运送到农户,为此,村上几户烟农找到了县人大代表刘兴宏,请求提议由政府部门及时整修通村道路,以解决本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及出行问题。随后,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时将此条建议反馈交办至县交通局,为该村争取到烟草配套建设项目,解决了群众关心的难题。

如今,在旬阳,村民们有事找代表成常态。全县22个镇,318个村(居),遍布180个代表小组工作室,成为代表日常履职和联系群众的主阵地,确定每月十日为代表接待选民日,至少安排两名代表接待一次选民,年底要向选民述职,接受评议。

今年3月,该县人大常委会在密切代表群众联系上再出实招。在原有“双联系”制度的基础上,再次将全县划分为5各片区,分别由县人大常委会各副主任、相关工委挂联包抓,并明确规定每人每月驻镇村工作时间不能少于5天,专项负责指导镇人大工作,全面实现规范化。同时,该县人大还通过建立专门的短信发布平台、为非公职代表发信函、邀请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等各种形式,最大限度畅通代表群众联系。

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密切代表群众联系是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旬阳县人大常委会沉下身子,深入一线,争做政策法规的“扬声器”、群众利益的“代言人”、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切实搭建起代表与群众沟通的纽带和桥梁,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群众熟识。(通讯员 邓发平 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