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决定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决定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大会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党的十九大闭幕后,全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聚焦学懂弄通做实,坚持抓首要、大学习、促发展,着力在深学细学、宣传宣讲、聚焦聚力、入心入脑、真懂真用、落地落实六个方面下功夫,迅速兴起了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富民强省,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如下决定。
一、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断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向深入
1.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要始终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使之成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要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八个明确”的内涵指向,自觉践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使之体现到陕西实践中。
2.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写进党章,符合时代要求、体现全党意志、顺应人民愿望。要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作为最大政治,把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原则,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提高政治站位,对党绝对忠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按照中央要求办好陕西的事情。
3.持续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灵魂和主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中之重是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在巩固和扩大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紧扣学懂弄通做实,继续深化抓首要、大学习、促发展和“六个下功夫”,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血液、铸入灵魂、化为行动。要持之以恒抓学习,深入学、系统学,学原文、悟原理,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教育培训,面向广大群众开展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宣传宣讲,以大学习促进思想大解放、理念大提升、精神大提振。要持之以恒抓运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领会体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与领会体悟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与领会体悟党中央治国理政新部署、管党治党新要求结合起来,掌握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要持之以恒抓落实,紧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宏伟目标、总体任务、重大决策,把握中央各项战略部署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排出时间表和路线图,逐项细化工作措施,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干到底,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秦大地落地生根。
4.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追赶超越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提出的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陕西的精准指引,是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在陕西的具体化。要把追赶超越作为谋划工作的思想和行动基点,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对标发达地区解放思想、拓展视野,审视发展大势看清短板、发现机遇,立足自身实际明确目标、完善思路,增强迎难而上的勇气,保持改革创新的锐气,提振担当作为的志气,积聚后来居上的底气,最大限度释放陕西追赶超越的动力和潜能。要把“五个扎实”作为推动工作的现实和必由路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五新”战略任务,扎扎实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确保2020年陕西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谱写出壮丽的陕西篇章。
二、推进质量、效率和动力“三大变革”,加快构建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5.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基本特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偏离发展的主题、不能偏离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经过长期努力,陕西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但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并未根本改变,经济结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创新引领不充分、对外开放不充分、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培育不充分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更加自觉地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刻认识陕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6.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举措,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振兴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巩固提升能源化工产业,加强煤油气盐绿色开发、高效利用,深入推进“三个转化”,加快建设电力外送通道,构建高端化的产业体系。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做大做强汽车、航空航天、现代化工、电子信息、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等产业集群,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壮大新材料、新能源、增材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物流金融、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支持冶金、建材、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7.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充分发挥我省科教、军工、产业等优势,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技联合攻关,紧盯制约全省发展的关键性技术,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集中突破核心技术,激活硬科技创新力量,加快形成更多原创性成果。强化科技与产业结合,拓展科技资源统筹中心、西安科技大市场等功能,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加强高校院所等创新资源与企业深度对接,继续组建一批产业技术联盟和产业创新园区,促进科技与产业、技术与服务有机融合。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圈,推广“一院一所”模式,加快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支持建设一批众创空间,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吸引和用好各类创新人才。
8.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把军民融合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紧扣“统、融、新、深”先行先试,加大改革力度,建设共享平台,加强产业融合,推进平战结合,全力打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区。依托各类军民融合产业园区,以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为牵引,加快培育航空和航天运载动力、军工电子、兵器工业等产业集群。引导民口单位参与军品研发、生产、配套,支持军工企业引进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推动军工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试点,促进军工单位进入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资源勘探、应急救援等领域。完善军民协调创新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培育军地共用中试基地和工程中心等创新示范载体,加快构建创新融合、专业共享、资金支持等平台。完善国防动员机制,统筹规划和建设交通、空间、信息、气象等基础设施,支持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增强军民一体化的基础保障和协同应急能力。
9.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姊妹篇,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三农”工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提高苹果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猕猴桃、奶畜、红枣、茶叶、魔芋、核桃、设施蔬菜、苗木花卉和种业等产业,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推进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多形式壮大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打造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发挥杨凌示范区独特作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10.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深化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配套互补、市场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区域互动融合和联动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关中要以大西安建设为抓手,加快西咸、富阎一体化进程,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系统规划和建设关中城市群,壮大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总部经济,打造全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策源地。陕北要依托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加快构建多点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布局精细化工产业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红色旅游、装备制造等非能源产业,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陕南要突出绿色生态优势,呼应长江经济带战略,积极融入汉江生态经济带布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同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要着眼强化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统筹推进“米”字型高铁网、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地铁和航空枢纽等建设。着眼强化城乡基础设施保障,完善地下综合管廊和城乡电网,加快“气化陕西”和“数字陕西”“智慧社会”步伐。完善大中小城市布局,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打造沿黄河、沿汉江生态城镇带,持续推进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特色小镇建设。
三、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11.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蕴含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和改革要求,找准各领域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压茬拓展、纵深推进,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科学设置各类机构,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最大限度地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快推进省属企业“一企一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深化市场秩序整顿,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和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培育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重商尊商育商聚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财税、金融、投融资等领域改革,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大胆探索自主性改革,抓好各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完善改革落实机制,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处置,完善薄弱环节监管制度,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规范政府债务平台管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12.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用好国家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拓展开放的范围和层次,进一步拓展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综合运用政府对话、企业合作、民间交流、友城互动等形式,打造“一带一路”核心区。加快建设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丝绸之路金融五大中心,提升“长安号”营运能力,叫响中亚教育培训基地品牌,推进中俄丝路创新园、哈萨克斯坦爱菊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等建设,提升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农高会等平台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境外知名企业来陕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高水平建设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借鉴、复制、集成其他自贸区经验,加大差异化改革力度,创新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等制度,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积极构建多双边联合调解仲裁机制,培养引进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的对外交流人才。强化专业招商、集群招商、精准招商,鼓励更多省内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分工、拓展海外市场空间,提升全省经济外向度。加强人文交流和对外宣传,办好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旅游博览会、国际电影节等活动,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贡献力量。
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13.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提高把方向、谋全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监察委、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工作。紧扣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大力弘扬“双拥”优良传统,巩固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
14.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人大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深化基层议事决策、居(村)务公开和监督等自治实践,切实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15.全面推进法治陕西建设。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统一领导,健全法治陕西建设的工作机制,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做好地方性法规立改废释,提高设区市地方立法质量,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政务公开,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谁执法谁普法”,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五、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6.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筑牢全省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新型智库和社科理论平台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积极讲好陕西故事,最大限度汇聚追赶超越正能量。加强互联网管理、应用和安全保障,做好网上正面宣传,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区分政治原则、思想认识、学术观点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对错误思想观点发声亮剑。
17.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努力在延续优秀传统中启迪思想、滋养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发挥“时代楷模”“三秦楷模”“陕西好人”等示范带动作用,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凡人善举,推进移风易俗,展现新时代陕西人风采。
18.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发掘和用好丰厚的文化资源,加快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大文艺创作生产支持力度,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造就更多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和文艺领军人才,努力形成陕西文艺新高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为契机加快发展体育事业,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好地方史志和地方党史编撰工作,深化炎黄、周礼、秦汉、盛唐等历史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延安精神时代内涵,守护好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为增强文化自信作出陕西贡献。推动影视、出版、演艺、动漫游戏等领域跨越发展,促进文化与科技、教育、金融、旅游的跨界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园区和骨干文化企业,扩大文化产品服务有效供给,延伸文化服务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提升陕西文化影响力。
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三秦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9.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使三秦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重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高等教育“四个一流”创建和“双一流”建设,办好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尊师重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人力资源开发,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举措,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发展增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生育、失业、工伤等保险扩面提标,完善救助、优抚、慈善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失独家庭等群体的关爱服务体系,加强残疾康复服务,织牢织密群众幸福生活的网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加快健康陕西建设,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度,完善分级诊疗等制度,推广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医疗集团、医联体等模式,壮大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强化重大疾病疫情防控,加快中医药振兴步伐,严格食品药品安全全程监管,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20.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作为政治任务和发展机遇,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下足绣花功夫,构建大扶贫格局,扎实推进“八个一批”,确保2020年如期高质量实现脱贫目标。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贫困县区不摘帽子党政正职不挪位子。持续加大扶贫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发挥好省扶贫产业基金的作用,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和易地搬迁,完善“3+X”帮扶体系和公益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等举措,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持续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加强贫困人口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热情,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深入实施苏陕扶贫协作,稳步推进产业、就业、人才等合作项目。用足用活陕甘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各项政策,全面改善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1.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健全社会利益表达、协调、保护机制,加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积极预防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妥善处理征地补偿、拆迁安置、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开展反渗透反分裂反间谍反邪教反恐怖斗争。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黑拐枪、盗抢骗、黄赌毒和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七、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快建设美丽陕西步伐
22.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着力破解资源富集与生态脆弱的矛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强化绿色生产消费的政策导向,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转化、推广,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努力降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程度。认真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空间发展引导和管控,对水流、森林、荒地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坚持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稳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园区建设。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节能家电、高效照明等产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23.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强化“不要污染的GDP”导向,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夯实属地监管、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推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持续铁腕治霾,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策并举,完善关中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加快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和散煤削减替代,加强道路和施工扬尘污染防治,依法依规做好应急预案修订和实施工作,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重金属污染和废弃化工场地治理,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做好陕南尾矿库、陕北油田管网环境污染预警和防控。认真落实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部署,推进水权、排污权有偿交易,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终身追责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制度,严肃查处各类生态环境违法问题。
24.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强化生态建设基础性战略性地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守护好三秦大地的绿水青山。以钉钉子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加快秦岭国家公园建设,严肃查处破坏秦岭生态的违法行为,举全省之力保护好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加大桥山、华山等生态保护,推进渭北旱腰带采石矿山等山体修复,加快采煤沉陷区治理。以河长制为抓手,加强渭河、泾河、汉丹江、延河和黄河滩区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引汉济渭、东庄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保护,搞好昆明池、渼陂湖、卤阳湖、红碱淖等湖库和“百万亩湿地”建设,生态恢复“八水绕长安”盛景。严守耕地红线,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建立土壤环境监测、防控和治理体系。深入实施关中园林化、陕北大绿化、陕南森林化,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淤地坝建设,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创建绿化模范城市、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八、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5.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做到“四个服从”。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做党章的坚定执行者和忠实捍卫者。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坚决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培育和践行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
26.切实强化思想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始终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抓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学习贯彻,促进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强化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根本政治担当。坚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发挥延安、马栏、照金等红色教育基地作用,依托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阵地,继续办好新提拔领导干部延安精神再教育专题培训班,教育党员干部做党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用好梁家河独特教育资源,引导党员干部从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追寻中国梦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实地体悟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中华复兴的梦想,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27.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过硬、纪律严明、本领高强,强化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大力选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统筹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加强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培养,注重在“吃劲”的地方和艰苦的地区锻炼干部,提升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八种本领”。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用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成果,完善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措施办法,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重点引才育才工程,为高端人才敞开“绿灯”,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
28.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强化组织优势、组织力量、组织功能,推进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深化“千村示范、万村达标”“党员进社区、奉献双岗位”“评星晋级、争创双强”等活动,加强企业、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基层组织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解决好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建设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支部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强化党支部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引导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注重从乡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人才中选拔村“两委”成员,选准配强第一书记,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脱贫致富、服务群众的能力。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
29.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夯实“两个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加强纪律建设,加强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促进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健全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健全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重点查处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相交织的案件,重点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重点查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下气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蝇贪”“微腐败”,加快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奋力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30.驰而不息抓作风。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抓住“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隐形变异。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果,紧盯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加强监督检查,紧盯急躁症、浮漂症、虚假症、懒惰症、扯皮症等顽疾深化作风整顿,促进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积极作为。健全抓落实长效机制,强化正确的政绩观,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精神,严肃问责各种不落实、慢落实和选择性落实等行为,坚决纠正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现象,确保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低调务实、埋头苦干,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