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颠覆

05.01.2015  17:50

  回归后澳门剧场创作,一旦提到本土,多寄情于空间,风景、建筑的怀旧、伤逝,今非昔比。然而从2014年多部原创作、改编剧作看来,“时间”回溯、穿越与延宕却成了新的思考与感应,编导似已无法从此时此地的事件述说他们对澳门各种社会现象的响应,此情况在下半年的戏剧演出中尤为明显。

  晓角的《再见唐吉诃德》、《完强的BUG》、小城实验剧团的《云端》三部由资深剧场编、导创作,直接以澳门为背景的剧作,都将剧中的时间进行切割拼贴、向过去与未来延伸或不断延宕。

  《再见唐吉诃德》由李盘志编剧,许国权导演。故事讲述一个停止二十五年的剧团,成员再次聚首想完成当年未排完的戏,剧场中廿五年前的他们、廿五年后的他们,不同的时间、同一个空间,不断互相对照、重叠地出现在舞台上;《完蛋的BUG》三个不同背景的澳门人被囚于茶餐室的杂物房里,里面有个坏了却一直没修好的时钟,而且三人当中有一个其实来自未来,用未来的眼光回看今天的澳门;陈柏添编导的《云端》廿五年来的书信,不祇怀旧,也有对未来的想象,25年前突然割断的关系,借这些跨越过去、现在、未来的书信延伸了记忆、历史被重写、重塑的可能性。

  澳门剧作者对“时间”的兴趣,早于几年前“澳门青年剧本创作奖”中的获奖剧本已初见端倪,谭智泉的《给未来的情书》它讲述一家“慢递公司”,专门替人将信寄往未来,一天店里来了个客人,他要寄一封信到三十年后的这家店里。莫家豪创作的《零零》是个多重结构的剧作,文字书写的小说世界、网络世界,以及面对面对话的“现实”世界,各自发生的事,竟然相互交错、影响。梁倩瑜编剧的《画 • 框》中不但以外婆与自己的成长故事交错对照,鸡蛋作为一种食物,同时成为整个作品最强烈的意象,在“时间”的框框里,主角因为要赶上学而无法凭自己的意愿选择吃煎的蛋、炒的蛋或蒸的蛋。

  时间概念的辩证与颠覆,意味着对时间、速度与距离的重新思考,“延宕”或被视为“拖延症”,可以当作无法对未来进行想象,祇好在急速的“发展”下按键暂停,回首、展望,想象新生活方式的可能。(摘编自澳门日报 作者:踱 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