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在携程买了票 航空公司为何不让登机?

13.01.2016  09:57

    “去哪儿”遭到多家航空公司集体发难后,“携程”近日也惹上麻烦——1月9日,微博网友“@ttdz”爆料称,自己在携程上预订了一张机票,但因涉嫌转卖积分票,在国外登机时被认定为无效。1月11日,又有实名微信公众号“李淼”发文称,其在携程订购的北京-札幌往返机票在收到电子票号后,竟在航班起飞前被机场认定为无效。

    携程公司回应称,这主要是由供应商违规操作或供应商员工操作失误造成的,近期将进一步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管。

    接二连三的“假机票门”事件为机票预订平台对旗下供应商的监管敲响了警钟。业内人士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管理,从立法到监督,缺一不可。

     案例1:

    闹哪样?“积分票”让他险被扣

    傅先生(网名“@ttdz”)去日本出差,在携程网购买的机票,1月4日从上海出发至东京,1月7日返程从东京飞北京时被查出机票无效,经查,该机票是用一英航用户积分兑换的。投诉后,携程又发来一张新机票,结果显示为是用日本用户积分兑换的,两次被耍,傅先生大为恼火,还差点被扣在机场……

    两次使用他人积分兑换的机票,日航人员当场质问傅先生与积分用户的关系,“还喊来了警察,让我配合调查。”傅先生称,他在东京羽田机场时,携程方面曾承诺,让他自己重新购票回国,携程会补偿100元,“临时购票需要将近1万元,携程却说只补偿100元。

    回国后,傅先生将遭遇发到微博,携程方面与其取得联系并表达歉意,称问题出在出票的供应商方面。“作为服务平台,携程对平台上的服务提供者缺乏管理和法律风险管控。

    傅先生说,携程客服在电话中还告诉他,里程不是偷的,而是买的。然而,作为知名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携程理应知道航空公司(特别是境外航空公司)禁止消费者进行航空里程买卖。

     案例2:

    走不成!到机场了才知是无效票

    前日晚间,公众号“李淼”推送文章《携程在手,说走就走不了》。文章称,携程用户李淼在2015年12月24日为朋友预订了北京-札幌的往返机票,订单显示一切正常。朋友于2016年1月9日值机时,却被机场告知票号无效。在与携程客服沟通无效后,朋友只能临时购票登机。之后,李淼试图弄清楚“为什么我的票是无效的”,航空公司查询的结果是“系统里无此机票”,只有“航司预订号”。这意味着航空公司确实接到了订单,由于未及时付款,航空公司取消订单并通知了代理商。李淼确认付款并无问题。对于凭空冒出的电子票号,他十分纳闷。李淼总结:你买的机票,并不一定就是你的;你以为是你的机票,但那其实不是机票,而是伪造的电子票。

    这篇文章不到24小时转发已超过10万次,留言逾万,很多网友吐槽有类似遭遇。

    作为旅游业内人士,李淼熟悉机票预订的运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自己和身边朋友就碰到很多网订机票违规操作的情况。他分析原因有三:第一是购票平台的透明性下降,消费者无法得知自己的购买渠道是否可靠;第二是平台对于供应商和供应流程的控制管理玩忽职守;第三是企业对用户的个人体验完全不走心,忽略了客户的需求。

     携程回应行程受影响将退一赔三

    前日中午,携程方面做出回应,称这几次事件主要是由供应商违规操作或供应商员工操作失误造成的,并向旅客道歉。

    “对于违规票,包括积分兑换、弃程等航司明确禁止的行为,携程将对供应商严厉处罚。对出行受影响的旅客,携程将首先解决客人行程,保证出行,后续将执行退一赔三的补偿标准。”携程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旅客到场无票的发生概率低于万分之二,携程将努力将此概率进一步降低。

     业内人士携程管控不力应该担责

    在携程连续出现机票无效事件后,其开放平台被业界认为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根据公开数据,携程通过开放平台与超过5000家供应商合作,2015年一季度有超过60%的机票交易量是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的。

    业内人士指出,携程平台开放后,不少中小供应商进驻。而这些供应商在国际机票数据质量及流程规范度上存在的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出现问题单。同时,供应商又难以管理,即便发现存在问题后被清理出局,但其换个牌子仍旧可以继续运作,平台方面防不胜防。

    律师说法有问题应由携程来解决

    有律师表示,在维权方面,消费者应该追究携程的问题,由其出面解决。

    在机票销售一事上,供应商和携程都应该承担一定责任,消费者通过携程平台购票,也是携程告知其购票成功,其应该为消费者进行确认,即便终极责任在供应商,在此之前,携程也要承担连带责任。携程是一个窗口,用户没有和供应商发生直接关系,携程有责任把事情解决好,也有权力要求真正出问题的环节方最终负责。

    据南方都市报、北京晨报、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郝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