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马城遗址荒草丛生 砖窑、驾校“入住”

18.03.2015  01:49
易马城遗址荒草丛生 - 古汉台
来源: i0.tobei.cn

遗址内树木成林,荒草丛生

不少游客沿平整的柏油马路前往榆林红石峡时,能看到在其东面有一处被忽视的遗址,这就是易马城。一块 陕西 省人民政府在2008年立的遗址石碑,就立在通往遗址的土路口,甚是“低调”,低调到很难留意到它。

站在路口,眼前也只是一堆看不出什么名堂的大土堆,沿着一条再普通不过的、略有些坑洼的土路向上走没多远,就会看到一个通道。通道旁的一面墙上,还能清楚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中国的宣传画。

再往里走,眼前豁然开朗,环顾四周,就能看到这个地方是由高6到7米的夯土围成一个四边形,东西约150米宽,南北约250米长。

在这个城内,除了那道墙上的宣传画,还有很多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痕迹。东面几个土窑相连,只是烟囱里不再冒烟,到处可见堆放在外、已经烧制好的琉璃瓦和砖。

遗址内树木成林,荒草丛生,大风带动树枝摆动,像是在卖力迎接远到的稀客。不时有鸟儿鸣叫,才让这个地方多了些生机,不让人感到寂寞。

砖窑、驾校“入住”遗址

一排由砖砌成的窑洞,大多的窗户纸和门帘已经破烂,本以为这里已经没有居住,一条铁链拴着的大狗不友好的吠叫提醒来客,这里仍有人。

华商报记者顺着电锯声,走进其中一个窑洞,一个人正在加工着什么。经进了解,他是一个木工,给这个厂(琉璃厂)的老板做家具。这个厂几年前就停产了,据说是因为烧窑污染,为了保护不远的红石峡景区。这些窑洞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除了人居住,还有用来存放货物的仓库,机器设备等,西面还有饲养猪的猪圈。这些都因为生产停产,大多窑洞废弃。

记者碰到一位工厂里的人,他说到底这个工厂怎么处理,什么时候开工,能不能开工,都不清楚。

再向南走,在一处地势相对较低的地面很平整,这里被一家驾校用作练习场地。地面上立着“倒车入库”等指示牌,只是没见到人在练习。华商报记者上前寻问一个工作人员,他也不清楚驾校是如何在这里建的。

遗址南墙中间,被人为地破开一个大大的豁口,通往外面的居民区,不时有车辆从这个豁口出入,这里成为人们通行的一个便利路段。

政府出台措施保护古迹

易马城位于榆林市区以北5公里,镇北台以西,红石峡以东的明长城线上。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穆宗诏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其属下的封建主六十多人也得到了封赏,接着在沿边大同、宣府、山西、宁夏、甘肃等地陆续开设了主要是对漠南土默特,鄂尔多斯诸部进行贸易的场所,易马城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成了蒙汉民间自由贸易的市场,也是蒙汉人民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易马城的保护对我们研究草原文化与汉文化的交融,古代军事战略、建筑艺术有非常高的价值。1984年,榆林县人民政府公布易马城为榆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划定了保护范围。2013年,榆林市政府印发通知,宣布了《榆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其中易马城与镇北台等被列为重点保护单位,出台了多项举措,来保护榆林市的古迹。

榆林市文化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之前存在于易马城内的建筑,时间也已经很久了。如今,政府对这一块很重视,他们要保证不对遗址进行新的破坏。

当华商报记者走出易马城时,一个从红石峡游玩归来的游客很好奇,不知道那里是什么?记者告诉他这里是由土墙围起来的一处遗址,只是相比红石峡和镇北台,它显得有些不起眼,以至于被人遗忘和冷落。

华商记者 陈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