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更明监管更全环境更好——未央区汉城街道治污减霾网格化管理综述

30.11.2015  12:48

西安日报 ■记者方斌峰通讯员陈伟冯旭



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如何顺应市民的环境需求,让大家更多享受“西安蓝”呢?未央区汉城街道把“基础环境差、管辖面积大”等外在压力转化为创新治污减霾工作机制的内生动力,以“划分网格明确责任、创新手段动态监管、领导包抓一督到底、政企联动凝聚合力”为重点,全力推进地区治污减霾网格化管理建设,使辖区内各工地、商混站管理水平和主动意识显著提升,遗址区内垃圾焚烧和冒黑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月度考核排名不断攀升。昨日,记者从未央区治污减霾办获悉,该区治污减霾网格化管理工作现场观摩会将于今日上午召开,在全区推广汉城街道的做法。



强化基层网络建设确保管理“横到边、纵到底



汉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深知,治污减霾,问题发生在基层,落实整改更在基层。为此,他们把强化基层三、四级网络作为不断取得治污减霾新成效的发力点和落脚点。



去年年底,该街道就按照市、区统一部署,率先在全区挂牌成立街道环保所,并将3名责任心强的机关干部补充到环保专干岗位,并从办公设备购置,执法车辆配置,工作经费投入上优先保障治污减霾工作。在四级网格长、网格员的选择和管理上,他们不仅将精细化管理员选为四级网格长,还将保洁系统巡查员和组长选为四级网格员,从而确保了四级网络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调动辖区44名网格长、网格员的积极性,自今年10月份开始。街道在原有1800元和1500元标准工资基础上,又专门给网格长、网格员增发了每月100元的治污减霾岗位补贴。同时,将补贴与绩效考核挂钩,将工作日志填写、当月媒体通报、上级督办、街道自查情况均纳入网格长、网格员考核范畴,确保了治污减霾基层工作“责、权、利”的统一。



动态监控、及时通讯力求监管全覆盖、应急全天候



为全天候、无盲区监控辖区各扬尘污染重点单位和区域,汉城街道投资20万元,针对辖区4家重点建设工地,1家商混站,2个木器加工企业密集区,3条主干道安装了10个260万像素可变焦高清红外摄像头,通过远程视频进行实时监控。这在全市街道层面尚属首例。同时,为解决辖区“地域面积大、环境复杂,车辆巡查中容易出现盲区和死角”的难题,汉城街道还出资6万元租借了配置高清摄像机的多旋翼无人机,每天两次飞行视频拍摄,通过地面监控画面实现实时远距离巡查。这一举措使监管遗址区易发生的垃圾焚烧现象实现了早发现、准定位、快处理,对禁烧“零着火点”任务的全面完成功不可没。



同时,为提升治污减霾网格系统内的工作效率,汉城街道继2013年投资20万元为410名保洁员每人配发一部手机后,近期又投资5万元为辖区所有网格长、网格员和街道环保所执法人员每人配发一部摩托罗拉A8对讲机,并通过无线电管理部门架设了中转机,有效地实现了问题发现后第一时间得到整改处理。



政企联动聚合力营造和谐监管新秩序



治污减霾日常监管如何占据和掌握管理主动权,变事后监管为事前监管?汉城街道的做法是推行工地扬尘污染防治“风险金”制度。该制度自2014年在辖区全面推行后,辖区所有工地在土方开挖之前,均须先行签订《工地扬尘污染防治责任书》,并根据建设面积大小向街道指定账户缴纳5—100万的“风险金”,否则街道将联系或函告区市容园林局暂缓其渣土清运手续审批。汉城街道还配套制定了风险金扣罚制度,并例行事先告知程序,在工程彻底竣工后核算退还。



同时,为方便工地接受社会监督及自我约束,汉城街道不仅在辖区所有工地、搅拌站都悬挂设置了“工地治污减霾监管检查公示牌”,一一明确了包抓领导、监管科室等信息,还将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六个百分百”和“陕西省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十六条”两项制度设置在各工地出入口,时刻提醒施工单位对照标准落实治污减霾主体责任。街道则通过一日两查的“签查制”,严格对照“六个百分百”标准,运用“红绿牌”在监管公示牌中反映该工地扬尘污染现状,并完善各种检查文书资料,确保监管无缝,检查留痕,追责有据。



对于日常检查中发现的扬尘污染问题,汉城街道则实行“三级管理”。即:对于单项24小时内可完成整改的问题,下发《整改告知书》,现场督促整改;对于问题较多且短期内无法完成整改的问题,立即下发《停工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于多次要求整改仍未整改到位或被上级督办问题的单位,立即封门,并联系区环保局进入处罚程序。2014年以来,街道共封停在建工地两家三次,并由区环保局监察大队对两家工地进行了处罚。



领导包抓、跟进督办营造“大环保”工作新格局



汉城街道结合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制度,将辖区在建工地逐一落实到党委班子成员名下,并要求包抓领导在掌握项目投资建设进度的同时,每周必须到工地专项检查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不少于一次。每周街道治污减霾办以《治污减霾工作简报》形式将辖区治污减霾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包抓检查、工地存在问题报送班子成员,以便跟进督导检查,及时整改。



针对治污减霾日益增加的工作量,汉城街道创新推行职能科室牵头,责任科室监管的“双头监管”机制。城建、城管、环保、安监等职能科室依据归口行业标准实行横向到面牵头监管,机关其他科室依据分管领导每个科室包抓1—2家工地或商混站,实行纵向到点监管。该街道通过“双头监管”最终形成无盲区,无死角,多层面,全覆盖的监管网络。



对于日常管理中自查、上级督办、媒体通报等问题,汉城街道则第一时间以《交办单》形式,明确问题来源、整改标准、时限要求,送达各职能和监管科室办理。每周五将交办完成情况汇总报送街道主要领导,并抄送至街道纪委监察室跟进督查。对于未按期完成交办单任务的科室,纪委监察室将以《汉城督查》形式予以通报,对于因主观失职造成重大不良影响或严重影响街道治污减霾排名的依照《汉城街道治污减霾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组合拳”持续发力,汉城街道治污减霾不断取得新成效。近年来,街道先后联合区环保局取缔小型电镀企业5家,拆除小型锅炉3台,查处粉尘污染企业4家,取缔煤炭交易企业11家,清理燃煤25万吨,拆除捣毁加工机械9台,率先在全市完成清理任务。同时,街道不仅与辖区365家木器加工企业逐一签订《禁烧责任书》,还通过44名网格员、410名保洁员分区域动态巡查,有效地实现了“零封着火点”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