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方老墨盒讲述诗书传家故事

02.11.2015  09:01
核心提示: 在您家里一定有祖上长辈传承下来,被视为传家宝的物件,它可能价值不菲,或是不值钱的“小玩意”,但它背后总有一段感人的家风故事或一段难忘的岁月经历,承载着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分享。您家的传家宝是啥?即日起本报向您征集有关传家宝故事的新闻线索。

吕梦飞展示家传的墨盒

在您家里一定有祖上长辈传承下来,被视为传家宝的物件,它可能价值不菲,或是不值钱的“小玩意”,但它背后总有一段感人的家风故事或一段难忘的岁月经历,承载着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分享。您家的传家宝是啥?即日起本报向您征集有关传家宝故事的新闻线索。参与方式:本报新闻热线:965369

家有传家宝

“爷爷去世两年了,每当我看到这方爷爷留给我的铜墨盒,就会想起与他相处的日子,墨盒虽小,却承载了‘诗书传家’的故事,它是我家的传家宝。”10月31日,23岁的大学毕业生吕梦飞对记者说。

梦飞展示的这方墨盒有6厘米见方,表面白铜质,包浆温润,底面红铜,墨盒盖上是工匠手工雕刻的传统的“独钓山水间”的图案,线条内镶绿色景泰蓝,从形制上看是清末民国时期的物品无疑。说起铜墨盒的来历,他说:“爷爷吕维俊,1931年出生在甘肃省泾川县,10岁多时进入县第一中学读书,接受西学教育,但在这之前已在太爷的鼓励下,进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太爷为鼓励孩子读书,就购买了部分文房用品,送给孩子们,其中就包括这方墨盒。”

小吕说,爷爷上学后刻苦努力,成绩优异,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甘肃省交通厅做秘书,走上从文从政的道路,1990年老人在平凉市运输公司领导岗位上退休,之后还参加了《甘肃交通史》的编撰工作。后定居 西安 。老人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颇深,书法、中医、历史都有涉猎。“古稀之年,老人家还能熟练背诵出大段大段的古文”。老人希望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能传承,但到了我父亲这辈,由于客观原因,都从事了经商的职业。

“也许是与爷爷有太多的相处时间,受爷爷的熏陶,我从小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在他的鼓励下,初一时就利用课余时间开始习练书法,于是这铜墨盒就传给了我。”梦飞说。

“还记得刚练书法的时候,爷爷常用工整俊秀的楷书写好字帖后,供我描红,练习书法不久,爷爷常突然在身后迅速抢走我手中的毛笔,有时弄的我小手上满是墨汁。起初我对此不解,但爷爷帮助我洗干净墨汁后告诉我,练书法是右手五指与掌心的灵巧配合,如果习练得法,手中的笔是谁也夺不走的,爷爷就用这种特有的方式,纠正我用笔的缺陷。爷孙相处的日子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说道这些,梦飞有些动容。

如今的梦飞,也写得一手好书法,其中几张书写的苏体小楷,横竖间已见功夫,洋溢着俊逸灵动之美。他说:“诗书传家,我大学选择了中文专业,现在自己也对中国文学和历史及考古有了浓厚兴趣,职业梦想是做一名教师,能将自己的所学,教授给更多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孩子们。”

本报记者张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