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书是毒药

02.11.2014  13:59

  曾经有个朋友的孩子找我荐书,我遵命开了一列书目。也不知他看不看,反正后来不再来找我了。

  有一次我去他们家,看见孩子的床头放了一大摞书,随便翻了翻,自然没有我推荐的,倒是有一大堆所谓《职场防身术》、《做人不要太老实》等等。孩子不好意思地跟我说,拿着我的书单去书店,有的没货,有的太难找。倒是店员跟他推荐,有一类书很热销,就是这种“职场指南书”,这对他这个职场新生自然更有诱惑力。

  我绝对不认为他只能按我的书单购书,但我却对这一类所谓“生存智慧”之类的书深有忌惮。

  首先这一类书,挖掘的是人性中“邪恶”的细胞,让这些本该死去的“邪恶”复活,表面上看它在保护你,实际上它在教唆你。打个比方,你的爸爸为了让你知道打人是不好的,照你妈妈脸上抽一巴掌,然后疾言厉色地说:“看到了吧,这是不可以的”。 

  找回几本“职场指南书”一读,发现它们都源自一个老祖宗——《厚黑学》。

  李宗吾写《厚黑学》是在民国初年,他的题旨是揭露鞭挞官场弊病,所以当时让人很是痛快。但遗憾的是,在新文化运动的裹挟下,中国的学人们矫枉过正地与整个传统文化“划清界限”,甚至把中国所有的社会弊病都归结为传统文化。因此,《厚黑学》有巨大的认识价值,但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文化虚无主义。即便这样,李宗吾从头至尾对于“厚黑”都是毫不掩饰地批判和痛斥的。

  今天的“这一类书”却把李宗吾老先生唾弃的“厚黑”,捧起来加点时尚的化学原料,变成“面膜”朝今天年轻人的脸上涂。这一点是李老爷子始料未及的。而且,今天的书商们还把《厚黑学》对“官场”的描摹放大到“职场”乃至整个人生现场。这就让人不得不追问: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可以想见,读这种“实用类”书籍长大的青年,他们人性中的善良火种怎能不灭?

  延伸到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开始,我们的政治课就在教孩子成人社会的“政治” ,而政治是干什幺的?是斗争的哲学。我们需要传播智慧,但智慧必须建立在善良的地基上,邪恶的智慧等于毒药。

  我告诉朋友的孩子,“职场系列书”中有些属于“心灵鸡汤”,无益也无害,虽然加了味精,但治不好病也看不死人,就像方便面,这种书可看可不看。但大部分心灵鸡汤等于毒药,无益而有害,虽然加了香料和色素,但最终书会杀人的。(胡野秋,文章摘自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