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根除“城市病” 时代呼唤“大城管”

25.03.2016  10:35
  “女儿经常吵着让我换工作,因为她怕同学知道爸爸是做城管工作的,那样就会被同学编段子、恶作剧……”一位城管执法人员“诉苦”。在生活中,当别人询问他的职业时,他也会把工作单位隐藏起来,只是笼统地说“在市政府工作”。   “小摊小贩占道厉害了,居民会投诉城管执法人员不作为;你真严格执法,又会有人指责你不给人活路……”这让基层城管执法人员左右为难。   每个职业都是平等且应受到尊重的。城管,这个城市须臾都不能离开的职业,显然背负了无法承受却又不得不承受之重。   有研究者认为,这恰恰集中反映了时代改革演变、新旧体制转轨期间社会矛盾的复杂性,也呈现出了快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相对落后的城市管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一个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短短几十年间,城镇化率由17.9%提高到56.17%,城市管理面临的复杂而巨大的挑战可想而知。   对管理体制不顺、职责边界不清、法律法规缺失、管理方式简单、执法行为粗放等目前在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社会各界反应较为强烈,同时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城市健康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出现这些问题,既有历史原因,更是体制、机制不能适应当下现实的矛盾的体现。   如何回应社会各界的关切?能否“击中时代绷得最紧的那根弦”?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厘清城市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框定城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已显得十分迫切而紧要。   2015年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央层面第一次对城市管理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这意味着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序幕。   “由于分工不细、职能不清、各职能部门仍然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很多城市齐抓共管的‘大城管’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和形成。让‘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从‘小城管‘走向‘大城管’,还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莫于川说。   部门联动是城市管理的支撑和难点,只有“横向”动起来,“大城管”才能立起来。一位城管局的负责人表示,如果不能真正做到部门间相互配合,一些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就不能得到真正解决。   具体怎么配合?一些地方按照中央精神,早就开始了积极探索。   2014年9月,作为北京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区,石景山区建立了城市管理系统归口管理机制,将区环保局、园林绿化局、公园管理中心、城管执法局等都归于新设立的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管理,以此堵住互相推诿扯皮现象的源头。   湖北省宜昌市创新实践大部制,成立城市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四大家”领导任副组长,除各区外还把33个市直部门纳入成员单位,组建了城市管理“大家庭”,原市城管局更名为市城管委,并赋予指挥调度、检查考评等权责,从架构、平台、机制入手,把各部门连在一起,真正做到“责任共担、事情共干、荣誉共创、成果共享”。   江苏省南通市钟秀街道作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组建了街道综合执法局,区城管、市场监管、环保等143项行政执法职能“下沉到底”,率先实现了“一个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通过整合职能、下放权限,解决主体缺位的问题,将主要发生在基层、面广量大、适用简易程序、技术要求适宜的执法职能统一划入,以街道办事处为主体集中行使。这些管理机制打开了“城市病”综合施治的突破口。   如何有效根除“城市病”,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就是一剂良药。因为,这剂良药必将造就“大城管”,必将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孙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