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五才”机制打造人才高地

10.07.2015  18:03

陕西日报》2015年7月6日第7版

      本报记者 李艳 通讯员 梅轩
      近日,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对全国264家转制的国家各行业重点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2013年度改革与发展情况调查结果进行了通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全国有色行业内继续领先。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稀有金属新材料科研生产基地,地跨宝鸡、西安两地六区。经过多年探索,研究院建立起“广泛求才、精细识才、扎实育才、充分用才、大胆奖才”的“五才”机制,形成集聚、吸纳人才的事业高地——
      其一是“求才机制”,使年均应聘人员和招聘岗位比达50??1;其二是通过院校结合、国内外培养结合、创新链与产业链结合、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结合,实现多样的“育才机制”;其三是以制度为保障的“识才机制”,满足员工的成长需求;其四是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用才机制”,达到事业留人的目的;其五是最高奖励达百万的“奖才机制”,让一流人才得到一流待遇,最终实现高层次人员队伍的稳定。
      通过持续建设,目前,研究院共建立起近20个国家基地、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成功培育了10多个专业化研究团队。其中,钛合金研制团队是我国钛合金研究规模最大、研究人员最多、研究范围最广的团队,自主创新研发的钛合金牌号占到我国自主研发钛合金的80%以上,2013年获批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超导材料科研团队是国家各类超导研究计划主体承担单位之一,也是国内唯一研究领域涵盖高、低温超导技术及其应用技术的综合研究单位,是我国唯一在高温超导和低温超导材料的超导电性方面四创世界纪录的单位,研究成果代表了国际发展水平……
      据统计,这些创新团队至今已取得1900多项科研成果,改写多个国家纪录。
      研究院还在10余年里共发起设立了25个高技术产业公司,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数万个工作岗位,创下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研究院在不同发展时期,以相应的人才政策解决了人才发展需求,建立起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三支队伍,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对事业的推动引领作用。
      目前,研究院有长期合同制员工近3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达50%以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43%;40岁以下的青年员工达76%;其中博士90人,硕士502人;高校兼职导师53人次;教授级高工87人;技师、高级技师143人;并有百余人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