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业专家服务团简报第88期

18.09.2014  19:16
水稻:加强后期田管   确保增产增收         今年,水稻育秧期间光温条件优越,秧苗素质表现良好,插植时间比常年提前5~7天,在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带动下,陕南地区水稻插植密度和基本苗数量都有所增加,据大田多点调查,每亩插植密度比常年增加1000穴左右,基本苗增加0.6万左右,并于6月中下旬陆续进入晒田期。目前整体看来,大部分田块长势良好,生长稳健,但要实现丰产丰收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气候因素。今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持续阴雨,降水量较大且频繁,不利于晒田,导致秧苗生长过旺,植株荫蔽,田间通透性差,随着雨后气温升高,极利于稻瘟病和纹枯病的侵染;7月下旬正值水稻孕穗中后期,此间的降水天气对稻曲病侵染极为有利。二是品种因素。目前种植的部分品种易感染稻瘟病及纹枯病,且高产创建田块种植密度较大,利于发病。三是病虫害因素。受多雨天气影响,水稻纹枯病发生比较普遍,感病品种穗颈稻瘟病和稻曲病重发的风险增大,稻管蓟马在发生的范围和程度上也出现重发迹象。         面临这些不利因素,必须要抓好后期田管,才能保证全省水稻稳产、高产,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灌溉         目前,水稻进入生殖生长期,是需水的高峰期,应及时复水;抽穗扬花期稻田要保持浅水层,勾头散籽后采取间歇灌水,前水不见后水,以湿润为主;蜡熟期干干湿湿灌溉;收获前7天左右排水落干。         二、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1.分类防治         (1)稻曲病:于水稻破口前5~7天,亩用16%井?酮?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40~50  kg喷雾,重点防治丰优香占、丰优6号、内香优2924等感病品种。         (2)稻瘟病:亩用30%稻瘟灵乳油150  ml或16%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40~50  kg喷雾,对发生较重的田块每7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重点在水稻破口期防治穗颈稻瘟病。         (3)纹枯病:对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长势过旺、种植密度较大和病丛率达20%以上的田块,及时防治。可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  ml或16%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  g对水60~75  kg喷雾,防治1~2次(间隔10~15天),重点喷于植株中下部位,以提高防效。         (4)稻苞虫:7月底至8月上旬,对叶色浓绿贪青晚熟的稻田进行挑治,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120g对水喷雾防治。         (5)稻管蓟马: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等内吸性杀虫剂喷雾防治。         坚持“两防一喷”工作,7月底至8月上旬,水稻抽穗到扬花期,结合叶面喷肥防治穗颈稻瘟病和稻苞虫,选用内吸性杀虫剂外加三环唑、磷酸二氢钾喷雾,间隔一周连喷2次,可兼防稻管蓟马和稻飞虱。         2.科学防治         (1)要适时、对症施药。要分清病虫害,选用对症药剂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合理的时间科学防控,病虫害发生初期,其抗药力较差,对植株危害较小,因此,病害应选择在发病初期施药,防控效果较好,虫害选择在幼虫期施药,防控效果较理想。         (2)要注意施药方法。一要注意施药部位。纹枯病、二化螟、稻飞虱等主要危害稻株中下部的病虫害要对准稻株中下部喷粗雾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危害稻株叶片和穗部等的病虫害要对准稻株上部喷细雾防治。二要选择天气用药。高温天气宜选择阴天或晴天的上午8点以前、下午5点以后施药防治,以免因高温造成药物蒸发形成浪费,农药灼伤稻株形成药害,引起施药人员农药中毒等事故发生。         3.统防统治         通过专业化防治提高技术到位率,促进绿色防控和新技术措施的应用,实现病虫害防治的低消耗、高效率和可持续控制。另外,稻田生态和病虫发生特点千差万别,植保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定期调查,分类指导,深入细致地做好技术服务工作,确保各项技术措施到位。                                                                                        (粮棉油分团专家    王宏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