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78岁老人西安“木偶话家风”

07.03.2016  18:46

  这几天,一场别开生面的“木偶戏”表演在大雁塔南广场“寻找陕西味道”展馆拉开序幕。华州区大明镇78岁非物质文化遗产“肘木偶”传人王育周身带绝技,现场木偶话家风。经典传统故事《三娘教子》、《四郎探母》,在木偶的精彩演绎中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观看。

  让更多孩子能有良好的家风家训传承

  记者现场了解到,此次木偶戏表演应华州区大明镇政府邀请,来“寻找陕西味道”大明镇主题馆为西安市民及国外游客表演,曲目也多以“三娘教子”“四郎探母”等寓教话题为主。王育周称,此次表演不仅是为了让木偶戏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希望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更多的家庭和孩子能有良好的家风家训传承。

  表演现场,在王育周的挥动下,一连串的甩须、帽出动、蹦跳等动作被演绎的鲜活流畅,木偶形象活灵活现,引得不少围观的小朋友都想跃跃欲试。在王育周老先生的手把手帮助之下,两辈人各执一个木偶,从招呼到扭抱在一起,斗得不亦乐乎!《三娘教子》、《四郎探母》、《二进宫》、《探窑》、《夜逃》等曲目,用木偶戏的表演形式生动传神的将家风“”了出来,博得一众人群的掌声。

  王育周作为华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肘木偶传人,出身梨园世家,13岁拜得秦腔名家雷善民为师学习生角戏。39岁时专注木偶戏演出,得到省木偶剧团名师指点,后成立家庭木偶剧团,这一演便是六十五年。

  省级美德少年现场说法 国学老师现场立家风

  活动现场,除了不多见的木偶戏表演外,还有以大明镇14岁女孩赵晨露为代表的四名美德少年与现场市民分享“家风家训”,和他们的文明事迹,共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柔肩扛重任,逆境更阳光”,这是此前陕西省多家媒体对14岁少女赵晨露的经历总结,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她,常干农活,当过服务员,没有父母,却得到了比父母亲更多的爱,如今的她坚韧阳光,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多名好心人士的帮助下健康成长。

  古今文化交替,不少家庭被“家风家训”的传统文化吸引,想为自己家也树家风,扬家训。来自陕西国学机构联盟的韩歌子等老师现场总结,华州区大明镇的著名毛体书法家毛学儒现场书写,“知足常乐”、“诚信做人”、“天道酬勤”、“家和万事兴”等一幅幅墨宝落地,将现场气氛带向高潮。

  其中一个带着孩子前来的女士告诉记者,“以前没觉得家里有什么家风家训,今天参加之后,突然认识到,小时候爸爸妈妈耳提面命的‘吃亏是福’应该也算是我们家的家风吧!

  织布机等工具让现场市民现场体验

  展馆里,除了有形色各异的丝网花、竹编、刺绣等乡村文化的展示外,还有纺车、织布机、糍粑窑等工具的现场体验。整个展馆既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张张照片无声的传递着大明镇的历史变迁,如今的大明镇有秦岭最美峪道——大明桥峪,和关中最神秘禅院——大明桥峪蕴空禅院一直被世人称颂、探秘。

  相传此地是明崇祯皇帝四皇子由厉兵秣马,养精蓄锐,立志复明的盘踞地,“大明”两字寓意为“日月同辉、大放光明”之意。如今,大明镇附近的村子依然沿用着当时的大明、崇宁、崇安、方寨、马场、算王、朱张、南王、忠王等村名。

  记者 张松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