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的“一号工程”

03.11.2015  11:24

西安日报   开栏语



未央区位于西安“九宫”格局规划的中心位置,在西安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格局中,既有大遗址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也有行政中心区的区位优势,更有西咸一体发展、城市建设重心北移的战略优势,未央区正在由单一的行政中心区向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迈进。



面对机遇和挑战,未央区率先发展,为成为西安新型城市化的示范区和建设先导区做着不懈的努力。本报今日起开设专栏,对未央区环保、就业、医疗、缓堵保畅、教育、文化、城市基础建设、养老等亮点工作进行专题报道,让更多的人认识未央、了解未央、融入未央,推动未央各项事业平稳快速发展,为未央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凝心聚力。



■记者马昭



站在未央区辛家庙街办顶楼上可以看到这样一番景象:草坪式的屋顶绿化让萧瑟的秋日依旧伴有春的气息。蓝天白云下,佛甲草、八宝景天和三七景天相依相偎、郁郁葱葱,让人忘记冬日已近。而这里,仅仅是未央区治污减霾工作的一个“小盆景”而已。未央



区凭借全区上下的齐心协力,让2015年的治污减霾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2015年5月,未央区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地方和驻军单位燃煤锅炉拆除任务“双完成”;2015年10月,未央区完成了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煤场、居民蜂窝煤用户、党政机关黄标车“四个清零”任务。截至10月31日,未央区今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11天,比去年同期增加50天。



一号工程”正面迎战“四多



未央区作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也意味辖区的“四多”:即建筑工地多、渣土通道多、商混站多、渣土车多。这“四多”让未央区治污减霾形势严峻,压力山大。



面对严峻的形势,未央区委、区政府化压力为动力,始终将治污减霾作为民生“一号工程”,正面迎战“四多”。2015年,区级领导带队检查治污减霾近300次,几乎天天都有检查督查。区级领导专题调研、协调解决、现场督办棘手问题10余件,召开动员会、分析会、推进会30余次,硬是把所有问题、难题、硬骨头一一啃了下来。



自加压力实现20蒸吨以下锅炉“清零



燃煤锅炉拆改是治污减霾的重中之重。2015年,市上下达给未央区的燃煤锅炉拆改任务是3台,但未央区自加压力先后完成了13台,实现了全区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的“清零”目标,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地方和驻军燃煤锅炉拆除任务“双完成”。其中,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市政集中供热改造工程,改造面积110万平方米、投入经费1亿多元、涉及群众8万余名,是今年全市范围内最大的燃煤锅炉替代热源改造项目。



全区113家工地统一高标准控尘



记者在位于北二环的西航101号科研技术中心工程施工现场看到,场内道路全部硬化,工地出口处不仅设有自动冲洗台,还有一个喷淋设施,所有从工地出来的车辆,从车轮到车身必须洗个干干净净才能出场。工地内,4位环境监督员24小时不间断巡查,发现扬尘问题马上处理、整改。



这样高标准要求的工地在未央区并非少数,区上113家工地都是统一的控尘标准。谁不达标追究谁的责任。”环保未央分局大气办主任李卫华说。



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工地扬尘污染,未央区实行了全市最严格的监管承包责任制,制定下发了全区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工作监管名单,对于全区113个工地逐一明确了主要监管人(由各街道办、管委会分管领导担任),并明确了责任科室、具体监管人员。对于发生严重扬尘污染问题的工地,由区监察局、区治污减霾办负责,必须进行问题倒查,追究监管人员责任。今年以来共查处和整治各类工地扬尘污染问题258个,均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



史上最严厉责任追究办法为“一号工程”保驾护航



为了给治污减霾各项举措保驾护航,未央区制定了史上最为严厉的治污减霾责任追究办法:凡月度考核连续后三位的街办,责任追究;凡是市上通报、督办的工作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责任追究;凡市上月度考核,未央区进入后三位的,责任追究。截至目前,已有10名干部和相关责任人被责任追究,其中副处级以上占到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