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西安小康村建设 土地增减挂钩建设新社区

09.11.2015  09:10

    11月7日晚,央视二套《经济信息联播》栏目分别以《东樊社区:土地增减挂钩村民搬进新居》《村民上楼孩子入园配套医疗看病不难》《东樊社区:腾退农田集中养殖》为题,对我市小康村建设情况进行了报道。村民进新居、医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统一养殖致富增收,这是如何做到的?

    没有开发区扩张带来的征地拆迁,也没有项目开发,在“政府不拿一分钱、群众不掏甚至还挣钱”的情况下,高陵区创新履行城乡统筹发展之责,做活土地增减挂钩这篇全域统筹大文章,在距高陵城区3公里的典型农村——东樊村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和谐、智慧、舒心的“农村就地社区化”之路,找到了一个基本农田地区科学智慧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旧貌:多数村民有拆旧建新的意愿

    东樊村位于高陵城区东部,是典型的关中农村,该村由4个分散的自然村构成,全村421户1609人(现有469户1787人),村庄占地482亩,户均占地1.21亩。

    社区建设前,该村布局散乱,空心化严重。调查显示该村大部分村民均有拆旧建新或建设新房的意愿,考虑到没有统一规范的村民自建可能,还出现乱占耕地且房屋质量不高的情况,而东樊村远离城市自身又不具备整村改造能力。

    2010年高陵区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按照建设新区——村民搬迁——拆除旧村——恢复耕地的程序,在保证耕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为城市发展提供建设用地指标,并以其拍卖收入,为该村社区化提供资金保障和支持的方式,实现以农民不离土、不脱离农业生产为特点的农村新社区化。

    措施:土地增减挂钩建设新社区

    在推动东樊新社区建设中,高陵区在严格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规定的前提下,社区建设坚持让农民了解,请农民参与,由农民决策。通过进村入户宣传、讲解,让群众明了通过建设新社区,能节余多少土地,能拍卖多少钱,改造需要多少钱“三笔账”。并由群众通过党员会、代表会等20余次会议反复讨论,制定拆迁安置方案、确定建设标准和风格、补偿办法、安置方式等。

    在实施推进中,高陵区有力维护农民利益,坚持不在其中赚一分钱,让农村土地收益全部回到农村。高陵区对东樊村建设用地拍卖所得的1.7亿元资金,建立了专门账户、多方审核、按需拨付的资金管理机制,确保专款专用。同时高陵区还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前期的规划设计等,最大限度做到了让利于民。

    新颜:房子面积大了收入也高了

    东樊村增减挂钩项目,土地节约率达到62.6%。在保证耕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为城市发展提供了302亩建设用地指标,也为该村社区化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和支持,达到了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前后,东樊村户均资产由7.36万元提高到25万元;耕地面积增加了302亩,房屋总面积增加了1.007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51平方米提高到58.8平方米。社区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5344元。

    按照50年不落后的标准,东樊村新社区统一配建了雨污水、供水管网以及电力、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学校、医疗卫生、村级综合服务和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让群众就地享受到城市社区的公共服务。

    养殖:人畜分离集体养殖

    东樊社区给养殖户建立了集体养殖场,这不仅使人畜进行了分离,还大大增加了养殖量。“以前在家里养二三十头,需要两三个人,现在养100头,我一个人就能行。”龚幸月作为社区的养殖大户,她告诉记者,人畜分离后环境好多了,而且机器都是全自动化,圈里的下水和用水都比以前方便多了,“这些猪马上要出栏,我正在找下家,一头猪能挣二三百元钱。”无疑,人畜分离、集体养殖这种方式,带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跃迁,也确保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东樊村新社区建设的实践证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不仅为城乡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而且有效破解了统筹城乡发展中耕地保护“缺动力”、工业化城镇化“缺土地”、新农村建设“缺资金”、城乡统筹“缺抓手”、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缺平台”等一系列难题。

    记者王迎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