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果业开局良好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

07.04.2017  20:35

   

  ——2016陕西果业发展分析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园林水果,把水果发展作为富民、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全年气候条件总体利于水果生长,克服局部冰雹、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果业保持平稳发展,种植规模和产量创历史新高。

 

  一、全省果业发展情况

 

  (一)果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

 

  果业作为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种植面积、水果产量连年增高,给农民尤其是果业主产区果农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近几年水果价格有所走低,但果业在种植业中的比较效益仍然较高,果农生产信心仍然高。2016年,全省果业生产总体呈现良好态势。果业生产规模平稳增长,水果产量持续增加。据统计,全省果园总面积是1895.65万亩,增长1.6%;产量1713.96万吨,增长5.1%。

 

  分品种看,苹果产量1100.78万吨,增长6.1%;梨产量104.22万吨,增长0.1%;柑橘产量51.06万吨,下降3.9%;桃产量78.78万吨,增长4.0%;猕猴桃产量131.25万吨,增长5.5%;葡萄产量66.05万吨,增长4.7%;红枣产量83.10万吨,增长14.5%。

 

  

 

  (二)果业主导地位日趋巩固

 

  果业“十三五”稳健开局,良好起步,果业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初步核算,2016年全省果业增加值403.5亿元,比上年增长5.4%,占全省种植业增加值32.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

 

  果业给我省富农、美丽乡村贡献巨大,是我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全省助推果业发展不遗余力,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果业管理部门积极推进拳头品种苹果“北扩西进”战略和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取得显著成绩。果农发展果业的热情高涨,水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

 

  果业部门在强力推动做大做强苹果、猕猴桃等主导果品的同时,在其他时令特色水果方面,按照多样化发展原则,坚持“因地制宜、以优取胜”。依托资源禀赋,发展葡萄、樱桃、梨、柑橘、草莓、蓝莓、石榴等时令特色水果,打造果农增收新亮点。

 

   

  (四)果业科研创新成效显著

 

  全省改造苹果老园26万亩,发展矮密矮化栽培苹果17.2万亩,矮密栽培明显加快;果园豆菜轮茬覆盖增肥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正式启动,推广面积70.3万亩。

 

  苹果大市延安推广“延长红、瑞阳、瑞雪、成纪一号、庄浪短枝”等苹果新品种2220亩,建立五年生亩产5000斤大苗建园示范样板3亩;参与选育的“秦脆、秦蜜”2个苹果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开展无人机苹果园授粉试验50亩、喷药30亩;开展生物膜代替苹果套袋试验,建立可视化果园3个。

 

  千阳县自2012年开始,从欧美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现代苹果生产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采用“大苗建园、宽行密植、立架格网、水肥一体、果园生草、机械作务”等技术,实现苹果生产节水90%,节肥80%,节地70%,省工60%,使苹果园管理由过去的1亩地用工30-50人,减少到1人管理果园30-50亩,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果园生产劳动效率,

 

  (五)果品生产成本持续增加

 

  2016年,全省果业主要品种的生产性投入均有所增加,但增幅趋缓。果业监测数据显示:全省苹果亩均生产投入2183.08元,比上年增加107.53元,增长5.2%,其中:肥料、农药、套袋、雇工投入分别占总投入43.6%、11.2%、16.1%、23.0%,肥料、农药、套袋、雇工投入分别增长0.7%、3.6%、21.1%及5.3%。

 

  梨亩均生产投入1949.56元,比上年增加18.67元,增长1.0%,其中:肥料、农药、套袋和雇工亩均生产投入分别占总投入42.7%、16.1%、9.4%和19.6%,肥料、套袋、雇工投入分别增长2.9%、7.5%、7.6%,农药投入下降4.4%。

 

  猕猴桃亩均生产投入1851.00元,比上年增加52.31元,增长2.9%,其中:肥料、农药、套袋和雇工亩均生产投入分别占总投入59.0%、6.1%、3.8和18.8%,肥料、套袋和雇工投入分别增长1.6%、14.3和8.0%,农药投入下降0.5%。

 

  柑桔亩均生产投入652.60元,增加16.02元,增长2.5%,其中:肥料、农药和雇工亩均生产投入占总投入25.3%、14.8%和48.4%,肥料、农药和雇工投入分别增长0.9%、0.3%和3.5%。

 

  红枣亩均生产投入141.27元,增加20.46元,增长16.9%,其中:肥料、农药和雇工亩均生产投入占总投入52.5%、11.6%和25.9%,肥料、农药和雇工投入分别增长2.3%、6.6%和73.6%。

 

  (六)果品销售价格持续下跌

 

  2016年,全省果品销售基本稳定,猕猴桃销售好于上年,柑橘已全部售罄,晚熟苹果销售较上年同期略慢.全省主要果品中柑桔和猕猴桃销售价格上涨,苹果、梨和红枣呈下降态势。果业监测数据显示:全省苹果平均销售价格3.56元/公斤,比上年下降16.4%;梨平均销售价格2.15元/公斤,下降3.6%;柑桔平均销售价格3.54元/公斤,增长7.9%;猕猴桃平均销售价格4.69元/公斤,增长7.8%;红枣平均销售价格4.57元/公斤,下降23.9%。

 

  (七)果品出口量同比走高

 

  据海关统计,2016年全省企业自营出口果品30.64万吨,货值20.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5.0%和12.9%。其中鲜果出口11.4万吨,货值6.81亿元,分别增长112.9%和80.3%;苹果浓缩汁出口18.93万吨,增长0.7%,货值13.48亿元,下降4.1%;其他加工产品出口3039吨,下降17.5%,货值4123万元,下降17.2%。

 

  二、推进全省果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近年陕西果业总量持续增大,销售压力不断增加,面临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提升、果农增收等问题,必须以改革调结构、补短板、降成本,以改革转方式、促优化、促增收。

 

  (一)稳定面积,持续推进果业供给侧改革

 

  我省苹果由野蛮生长转型到精耕细作是必然选择。这几年发展可谓是野蛮生长。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单靠拼价格、拼地段的时代即将结束,未来拼的是精细化运营管理。淘汰非优生区效益差的果园。按照总量稳、区域调的原则,引导向优生区聚集,减少老果园、不适宜市场需求品种、非优生区果园面积。

 

  (二)提升品质,大力推广绿色果业

 

  提高质量成为当务之急,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推广绿色生产;据资料报道,2015年我国苹果面积为3492万亩,产量4261万吨,均超过世界总面积和总产量的一半,而我国苹果去年出口仅为83万吨,仅占到总产量的2.0%,我省2016年水果产量1714万吨,出口仅为31万吨,占到总产的1.8%。说明我省水果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国水果的总体质量不高。因此适当控制规模,稳定面积,防止产能过剩,提高果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保障果业稳步持续向前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适度规模,加速集约栽培步伐

 

  发民现代果业,规模化是基础,标准化是核心,机械化是关键,产业化是保障,节本增效,发展绿色果业是产业核心。我省果业发展,受劳动力、生产资料价格、土地成本升高的影响,生产成本逐年增高。高企的生产成本与走低的价格导致盈利空间收窄,不利于提升陕果的市场竞争力。果业发展重点要以企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加快发展现代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