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档案人风采展示】陕师大的“西部红烛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体现
她2012年7月起担任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同年担任陕西高教系统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七年以来,她勤谨敬业、恪尽职守、乐于奉献、不计回报,为推动陕西师范大学档案工作和陕西省高教系统档案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绩。
“小问、小韩,你们快来我办公室看下,我在馆藏里查到了咱们学校上个世纪70年代在各地办分校和专修科的一些资料。”我正在与各单位有关工作人员联系,让他们提供校史馆展览需要的照片原图,突然看到QQ工作群上馆长苟亚锋的头像闪烁不停,打开后是这么一句话。这段时间正为此事一筹莫展的我们看到此消息后兴奋极了,都忙不迭地放下手头工作,跑到苟老师办公室看个究竟。
到了馆长办公室,只见苟老师手里正拿着两本发黄的卷宗,指着其中一本案卷中的文件让我们看。这份明显带着上个世纪70年代印刷特征的文件,纸张薄而软,上面还印有红色横格,套着“陕西师范大学革命委员会”红色文头,以师大革发(75)56号为发文字号的铅印文件,标题清清楚楚地写着——《关于我校设置分校情况及今年招生计划的报告》。文件中对设立陕西师大咸阳分校、宝鸡分校和汉中分校的招生计划、学制、经费、培养去向,以及包括党政领导、行政管理和各科教学人员等人力配备情况均有详细说明。另外一份案卷中也隐藏着一份1975年10月印发,套着“陕西师范大学红头”的文件。这份标题为《关于设办宝鸡、汉中教学基地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的文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了陕西师范大学在宝鸡、汉中办教学基地的名称、领导关系、管理体制以及校章、校徽刻制等七项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苟亚锋终于在馆藏里面找到了陕师大在全省各地创办分校和专修科的材料。至此,陕师大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陕西各地区创办分校和专修科的谜底已初揭开。陕师大作为扎根祖国西部的一所师范院校,建校七十多年来,培养的38万余名学生其中约有10万人默默奉献在西部基础教育第一线。不仅如此,学校还担负起“教教人之人,育育才之人”的光荣使命,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在三秦大地播撒知识火种,点亮教育之光,创办了宝鸡、汉中、周至分校,以及西安、咸阳、渭南、商洛、安康、榆林等专修科,以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奉献,铸就了特有的“西部红烛精神”,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名师,用理想、信念和情怀,扛起了西部教育的大旗。
围绕学校文化建设重点任务开展档案工作,配合学校凝练陕师大“西部红烛精神”,档案馆责无旁贷。馆长苟亚锋立即着手安排深度挖掘馆藏资料,查询学校创办分校及专修科的相关档案。由于文革期间的馆藏资料没有著录,保管利用室工作人员陷入困境,查询不出,便认为馆藏中没有保存这部分档案。此外,馆里的老人手也称在本科教学评估时就曾查询过这些材料,却未有结果。工作人员和档案权威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自己还需要再继续考虑吗?一时间苟亚锋有点犹豫不决,但是面对困难不放弃的劲头最终占了上风,她决定亲自动手,查个究竟。凭着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她认为这部分材料馆藏中肯定会有记载,即便是蛛丝马迹也要刨根问底。于是她先查询了陕西师范大学校史和编年纪事,果然,这两本书中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记录了当年创办分校和专修科的情况。由于校史和编年纪事是基于档案资料编纂而成,这便坚定了苟亚锋查找馆藏原始材料的信心和决心。她将文革卷宗悉数借出,一卷一卷地查找卷内目录,一份一份地查看文件内容,理清思维,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终于查找出了馆藏中保存的这部分材料。
由于陕西师大分校及专修科的办学实体在全省各地区,馆藏中保存的资料有限,为了完整准确地记载这部分历史,弥补馆藏不足的遗憾,苟亚锋便利用各种机会查找这部分档案。借全省档案工作大检查的机会,她在陕西理工大学、商洛学院等学校查到了陕西师大汉中分校、商洛专修科的珍贵照片和文件;专程赴宝鸡文理学院查到了关于陕西师大宝鸡分校详实的档案资料;通过电话咨询、QQ联络等方式查到了陕西师大西安、咸阳、安康等专修科的档案资料。为了成功查询到这些档案资料,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用尽了心思。
这些材料被她挖掘出来并不奇怪,因为苟亚锋干工作一向的行为准则就是认真耐心,严谨求实,不做则已,做则至全。来到档案馆工作已经七年多了,苟亚锋不仅身负档案馆馆长重担,而且是陕西高教系统档案学会的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她带领全馆工作人员不断充实和丰富馆藏,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增强档案服务能力,将陕西师大档案事业的发展推上了新的高度,而且为陕西高教系统档案事业的进步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严格自律,默默奉献,产生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本文中这则查档故事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苟亚锋经常教导大家这样一句话:“不仅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而且要卷起裤腿赶紧跑,就这样也未必能追上兄弟院校,咱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她不仅是这样说的,而且事必躬亲,身体力行,为自己热爱的档案事业正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档”消得人憔悴”。
思想觉悟高 政治意识强
作为档案馆支部书记,一名党龄34 年的老党员,苟亚锋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时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忠诚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校存史,服务师生”的历史使命。
忠于职守 勇于创新
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目前管理着全校综合、人事、学生各类档案23万余卷,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做到了全校各类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苟亚锋自履职以来,认真学习钻研有关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业务知识,边学边看边听边做,很快从一名科研管理领域的资深业务骨干转变为档案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组织带领档案馆全体同志努力拓展档案工作领域,开阔档案工作视野,使学校档案工作面貌发生了崭新变化,推动档案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苟亚锋上任伊始,在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进行数字档案馆建设。首先是开展常规档案数字化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硬件资源建设,申请专项经费购置了一台高性能的扫描仪,借助勤工助学学生和工作人员的力量,对土地证等非常重要的档案资料进行单独扫描与挂接。其次是利用外包公司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2013年以来,共争取到资金200余万元,通过招标方式,由信誉度高、资质可靠、实力雄厚的公司,完成了建校以来的学籍和基建以及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外事等十大类档案400余万页的数字化,其中党群、行政、教学类等档案以双层PDF格式挂接,实现了OCR全文识别,查询时输入全文中任何信息即可完成检索,使服务利用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再次是开展实物档案收集归档即时数字化。对收集归档的实物档案信息录入管理系统之后,即时对其进行拍照挂接以方便用户随时浏览查询。经过不懈努力,截止2017年底,陕师大档案馆馆藏十一大类档案数字化率达到92.88%,不仅避免了纸质档案因频繁利用而受磨损,同时为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从事教学科研及其它活动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在向智慧档案馆迈进的过程中,苟亚锋不断向国内先进单位学习,在新馆建设中,积极申请经费,获得学校支持,目前9个库房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已通过招标,即将安装使用。
她积极响应国家取消档案服务利用收费的政策,全面取消学校档案服务利用收费,这一举措在提高档案服务利用效率的同时,化解了因查档收费而产生的诸多矛盾,使学校档案馆获得了广大师生和校友的广泛赞誉。
爱岗敬业 敢于担当
苟亚锋热爱档案事业,对档案工作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负责起草审核修订了《陕西师范大学文件材料立卷归档暂行规定》《陕西师范大学名人档案、实物档案征集管理办法》《陕西师范大学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暂行规定》《陕西师范大学声像档案归档管理暂行规定》《陕西师范大学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制度》等多项档案管理制度、办法,优化了档案工作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学校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日常工作中能与班子成员乃至全体同志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经常与大家一起深入立卷归档部门,调研商讨立卷归档事宜,使学校每年的归档工作扎实有效,做到了应归尽归,完整规范,目前档案馆各类档案已达23万余卷。由于工作成绩突出,陕师大被教育部直属高校档案学会评为“档案规范管理先进单位”,苟亚锋同志被评为“优秀馆长”。陕师大档案馆两次被省教育厅评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档案资源建设方面,苟亚锋除了注重常规档案的收集,还下大力气组织收集珍贵照片、名人、实物等特色档案。一是开展历届毕业生合影照片的收集和征集工作。在做好应届毕业生合影照片完整归档的基础上,利用校庆、院庆、校友返校日等各种活动的机会,征集往届毕业生合影照片。经过不间断的收集工作,目前毕业生合影照片库中已有西安师院、陕西师院和陕西师范大学三个时期历届毕业生合影照片1833张,展示在档案馆网站“毕业生相册”专栏以方便大家浏览欣赏,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二是利用各种机会做好实物档案的收集归档。利用收集校史布展材料的机会,在学校主页发布校史资料和实物征集公告,同时利用《校史人物传略》等编研工作开展的机会,专门在离退休教职工以及校友中开展了广泛征集,收到了热心校友捐赠的陕师大60年代使用的教材及师大成立纪念书签等珍贵实物若干。三是抓住时机做好名人档案的收集归档。2014年,借学校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成立之际,征集到了我校首任校长郝耀东教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求学期间的硕士论文;同年,在学校原校长、著名数学家王国俊教授去世后,档案馆第一时间积极与其家人联系,征集到王国俊生前的论文手稿、学习笔记、会议讲稿、论文以及各类证书、照片等资料643件。此外还征集到了史念海、张熊飞、吴元训、迟铎等多位学校著名教授捐赠的珍贵档案资料。这些特色档案资源不仅优化了馆藏结构,也使校史文化得到了传承。
为了更好地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走进档案、了解档案、融入档案,苟亚锋带领全馆人员积极开展档案宣传教育,牵头筹备建设校史馆,为校史文化的传承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利用“6·9国际档案日”开展档案宣传教育。2013年以来,利用“6·9国际档案日”,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和手段,在全校师生中深入开展档案文化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尤其是在2017的纪念活动中,档案馆举办了反映学校早期教学、科研、学生活动、后勤服务、校园环境等方面发展变迁的专题图片展,并制作了反映学校校园变迁的明信片面向师生发放,游旭群校长亲自参加宣传活动,为学生发放宣传资料,讲述师大历史,引起了广大师生和校友的深切共鸣。其次,在学校重大活动中,利用档案资源优势,主动发声。如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中,档案馆与校宣传部共同举办了“陕西师范大学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办学成果展”,在学校党代会召开之际,挖掘档案资源,编印了《陕西师范大学历次党代会概览》,受到领导与教师的赞扬。再次,开发了档案馆微信平台,拉近了广大师生与档案馆的距离,对及时传达档案信息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在馆库扩容和校史馆建设方面,积极向学校申请档案用房和校史馆馆址确定及建设经费,经过不懈努力,在学校办公用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得到学校支持,使馆库增容1000余平方米,总面积达到2200平方米。校史馆选址和经费也得到了圆满落实,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将于下半年建成开馆。相信建成之后的新校史馆,必然会成为展示学校历史发展辉煌成就的另一个文化品牌。
为了提高档案工作团队整体竞争力,苟亚锋先后通过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开展理论研讨、学术交流和研究等措施,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构建学习型团队,以达到强化能力、提高水平之目的。近年来,档案馆先后组织学习了各项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在学习中进行工作交流与研讨,并利用参加各种培训和调研等机会,加强对档案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在馆领导的带动下,全馆人员努力钻研档案理论知识,联系工作实际问题开展学术研究,迈出了从传统业务型档案馆到学术研究型档案馆转变的步伐。
苟亚锋担任陕西高教系统档案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协助学会组织开展了档案业务知识培训、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学会成立30年纪念大会、学会换届大会、档案演讲比赛等多项活动,并协助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两次全省高校档案工作大检查,开发了新的学会网站,为推动陕西高教系统档案工作做出了一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