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 助推档案工作数字转型

27.03.2021  10:3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深入应用,档案工作逐步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时代迈进。全省档案信息化工作顺应发展趋势,加快数字资源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强化安全管理,围绕中心大局、服务民生需求,持续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

五年来,我们持续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数字化工作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但多年来省档案馆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进展较为缓慢,数字化率距离“副省级以上综合数字档案馆数字化率必须达到70%”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影响了档案信息服务利用效果。2018年接受国家档案局业务建设综合评价后,省档案馆直面信息化工作短板,积极争取到数字化工作大额专项资金,分四年拨付。面对急剧增加的工作量,调整工作方法迫在眉睫,馆领导带队赴青岛、上海、绍兴、河南等地档案馆专题调研,将先进科学的工作方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严格工作流程、引进监理机制、加强管理机制,加速推进数字化工作。“十三五”期间,省档案馆累计投入1746万元,完成约3678万画幅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馆藏档案的数字化率得到提升。7市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超过80%,县区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超过50%。

五年来,我们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2016年,对照《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及时组织召开全省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介会,明确我省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目标和任务。馆领导率队赴上海、青岛、浙江、福建、中煤集团等地调研学习,随后向省委网信办申请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2018年,项目获批,2019年资金下达。按照资金情况,陕西省数字档案馆将分期建设,目前“一目标两网络三平台”的第一期建设已完成。全省范围内,6个市数字档案馆初见成效,西安市数字档案馆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五年来,我们不断提升国家重点档案目录报送质量。国家重点档案目录基础体系建设旨在搭建全国性重点档案利用平台、实现国家重点档案目录资源共享。从2016年开始,省档案馆向二史馆报送民国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包含省馆和市县数据。经二史馆反馈,部分目录存在不达标情况,2019年,我们在二史馆专家培训指导下,成立工作小组集中对问题数据重新审核修改、整改。2020年,省馆聘请专业公司进行重点目录体系建设,完成报送工作。

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群众需求,及时调整工作安排。2018年,参加过“三线建设”的部分老同志集中来到省馆查询相关档案,由于此部分档案尚未数字化,人工查询效率较低。为提高工作效率、缓解老学兵们急切的查档需求,局馆及时调整工作安排,积极协调外包公司调整数字化工作顺序,在不影响白天正常查阅案卷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下班后和节假日时间,增加人手、加班加点,迅速完成相关档案数字化工作,大大缩短了查档时间,为档案工作履行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年来,我们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保障档案工作全流程全方位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我们制定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强化工作措施、开展技能培训、加强信息发布审核管理、进行数据异地异质备份,修订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回顾五年工作实践,加速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档案事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十四五”时期,全省档案工作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档案工作要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为根本遵循,到2035年,档案治理效能、档案利用服务水平、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将大幅提升。

蓝图已绘就,奋进新征程。未来五年,我们将加快推进档案工作数字转型,综合档案馆完成现有馆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工作重心向数字档案资源的接收、整合、安全管理、深度开发、网络化服务转变。以数字档案馆(室)项目建设为牵引,推进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工作,推进全省档案信息资源查询利用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