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桥墩穿上防护衣 中交一公院科技创新成果破解城市立交桥墩防车撞难题

20.10.2015  18:51

        2015年10月9日下午,沈阳市上东陵路立交桥下,一辆出租车以较快的速度正面撞向一处桥墩,肇事车辆保险杠和前车盖均有一定程度变形,但车上人员并无大碍。交警介绍,按以往经验,这样的交通事故很可能会导致车毁人亡的惨剧,同时也会对被撞的桥墩产生影响,使得整个立交桥出现安全隐患。然而,此次事故却未产生较大损害。究其原因,主要是该桥刚刚  安装了由中交一公院所属西安中交土木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桥墩防车撞装置。

      桥墩防车撞装置撞击情况

 

        该装置在此次事故中避免了桥墩结构遭受损伤,同时降低了车辆和司乘人员的损伤程度。虽然防车撞装置在事故中局部受损,但由于该装置在设计之初考虑到后期维修更换,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故仅需对局部破损元件进行更换便可继续使用。

近年来,汽车撞击桥墩事故频发,严重时会造成桥墩倒塌、车毁人亡,带来不可挽回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去年10月,成都一辆黑色起亚轿车,冲开了道路中央的隔离护栏,迎面撞上人行天桥的桥墩,事故造成一死一伤。

        目前市政桥梁设计也采取了一些防撞措施,例如加大桥墩结构尺寸或把墩柱底部灌注成一个大体积混凝土实体块,或者采用钢管围栏等保护方式,这些措施均属于刚性防护,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护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增大了交通事故风险,导致车、人遭受更大的损伤。诸如此类的安全防护问题已从以往刚性防护措施转向柔性防护措施。

        桥墩防撞技术是中交一公院重大科技成果“公路安全风险识别、防控技术及装备”的核心组成部分。桥墩附着式防车撞装置是基于“人、车(船)、桥协同”理念和刚度匹配原理研发的专门针对桥墩进行防护的附着式结构设施,采用刚柔相间的结构形式,利用耗能元件变形消耗撞击能量、延长撞击时间,降低撞击力,改变传统加固桥墩、不管车、人的自保模式,实现撞击外力内耗、墩(车)同保的安全目标。其保护人、车、桥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尚属国内首创。

        该技术研发建立了桥梁结构柔性防撞设计技术和防护标准,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主编1项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桥墩附着式柔性防车撞装置》(报批待发布),系列防撞装备已实现了产业化量产和工程应用,预期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本次沈阳市东陵路高架桥工程专门针对车辆撞击桥墩安全防护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经设计人员根据桥墩所处道路环境、位置及自身结构强度验算并设计提出了新型的桥墩附着式防车撞装置。据介绍,该装置主体采用可耗能的新型复合材料牢固抱箍于设防桥墩上,外层包裹带有警示标志的防护外壳,在发生车辆撞击桥墩事故时,保护桥墩、车辆、及过往行人的安全,降低撞击损失。该装置较传统防护措施,具有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耗散撞击能量强等特点,通常设置在交叉路段、分流路段及下穿路段等车辆撞击风险较大的桥墩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