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力推“多规合一”实现一本规划 一张蓝图

24.10.2015  13:58
 

  2014年8月,榆林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住建部列为“多规合一”试点市,榆林市市委、市政府紧抓机遇,迅速行动,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试点工作就已取得初步成果。“多规合一”正在成为破解榆林产业结构、南北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三大失衡”问题的重要手段。

  榆林市高度重视“多规合一”试点工作。今年3月,榆林市委书记胡志强在“多规合一”工作动员大会上指出,推进“多规合一”是榆林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坚持规划立市、依法治市的重要举措,对于破解榆林是“经济发展较快的落后地区”难题、全面提升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实效,榆林市上先后组织有关部门到成都、厦门、广州等地调研学习,同时还出台了《关于坚持依法治市推进多规合一的意见》,将“多规合一”工作上升到了规划立市、依法治市的高度。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榆林市财政先后安排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开展了“一张图工程”、国土空间综合规划、生态红线划定、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综合交通体系研究、多规合一信息平台、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划定等10余项专题研究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市域“一张图”的初步方案,取得了一批专题成果,全市规划水平得到整体提升。榆林市还坚持生态优先,结合榆林实际存在的生态脆弱问题,严格按照国家最新标准,处理多规矛盾;在土地方面,按照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开展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

  “三年三大步,‘多规合一’正在为破解榆林市发展难题发挥着积极作用。”按照安排,2015年,通过全域差异比对分析,划定市域统一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文物保护紫线、产业集中区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建立市域空间管控体系,实现市域空间信息1∶10000比例尺的一张图全覆盖,并启动中心城区及县城开发边界内的大比例尺“多规合一”一张图;编制完成《榆林市国土空间综合规划(2016—2030年)》;建立市县共享共用“多规合一”数据库和业务平台。2016年,推进“多规合一”试点成果应用,完成市、县“十三五”规划,改革项目审批机制,启动运行“多规合一”业务平台。充分利用“多规合一”试点成果,将经济社会发展与优化空间布局融为一体,编制完成统领区域发展全局的市、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城乡、土地、环保、交通等专项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为了全面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工作, 榆林市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从今年起榆林市连续三年将“多规合一”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加大对“多规合一”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推动工作落实。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严肃查处问责。


责任编辑:易寒  审核: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