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严查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

27.09.2015  08:27
 

      今年以来,榆林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大纪律审查力度,严查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正风肃纪,逐步构建基层权力运行新机制,着力打通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体会到从严治党的成果,真正提升群众“获得感”。

      公式严格执纪问责,精准定位审查重点

      “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做到群众关心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在什么问题上着力下工夫。”榆林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张榆平的话语中道出了市纪委当前的工作重点。

      今年以来,榆林市纪委立足监督执纪问责,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零容忍。严查土地征收流转、“三资”管理、惠农补贴、退耕还林、移民搬迁、扶贫救济、低保医保、旧村改造资金管理使用中以权谋私、虚报冒领、贪污侵占等“小官贪腐”违纪违法问题。查处违规收费、办事不公、优亲厚友、与民争利、假公济私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十八大以来,全市共查处损害群众利益问题756起,处理856人。

      同时,以农村(社区)和基层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窗口行业或领域为重点,解决生冷硬推、吃拿卡要、工作懈怠、欺压百姓等不良作风问题;查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收受红包礼金和商业预付卡,违规操办婚丧嫁娶事项、借机敛财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月,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案件69起,党政纪处分77人。

      公式纪律挺在前面,精准把握审查方式

      万事严中求,成效实处谋。榆林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四风”问题“新伎俩”,把握查究“四风”问题三个时间节点的精神,针对当前存在的花样翻新、暗度陈仓等问题,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检查网络。

      同时,构建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实行问题线索的督办、交办、转办,形成环环相扣的履责链条,传导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压力。“今年五一、端午期间,我们抽调部分纪检组长开展系统查、查系统执纪新导向,发现问题线索128件,提出建议186条,问题线索正在核查处理中。”榆林市纪委常委、秘书长沈晨虹介绍说。

      榆林市还构建“互联网+”作风建设新理念,充分发挥榆林市纪委监察局微信公众号、网站、电子显示屏等受众面广的特点,把监督延伸到群众身边,实现监督“零距离”。并应用大数据思维,将科技化手段引入作风建设监督检查中来,利用交警车管系统对重要时段、重要路段和重要场所的公车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利用税务系统甄别娱乐场所、酒店饭店大额疑似公款吃喝的消费发票。今年开展督查3次,发现问题268个,提出意见建议198条,公开通报3起典型案例,充分发挥了案件查办的震慑作用,促使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公式落实“两个责任”,精准聚焦主责主业

      “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指出,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委要承担监督责任。”榆林市纪委副书记冯艳频告诉记者,有案不查、瞒案不报,听之任之,甚至袒护包庇等都是“两个责任”落实不力的问题。

      自2013年以来,榆林市纪委对90个单位进行了问责,其中追究党委(党组)主体责任68个、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22个;对386名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其中对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152人和监督责任不到位的7人进行党纪问责,对227名党员领导进行诫勉谈话,警示提醒,批评教育。

      基层部门的腐败问题,根子在上级部门,表现在基层。为此,榆林市纪委督办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夯实主管部门作风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到基层。“只有不断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才能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进展和成效。”榆林市纪委主要领导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雪花          审核: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