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以主题活动为抓手推动德育工作稳步发展

02.07.2015  20:11
            榆林市教育局积极构建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模式,重点开展五项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德育工作稳步发展。             ——开展养成教育活动。 德育工作的关键在于行动,该市教育局在小学阶段就扎实开展了“八礼四仪”“八大习惯”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做起,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从小养成自主学习、讲究卫生、勤俭朴素等良好习惯。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一是 要培养学生有爱心。要爱父母、爱家庭、爱同学、爱老师、爱社会,乃至于爱国家和民族。 二是 要培养学生懂感恩。 三是 要培养学生讲公德。 四是 要培养学生善待他人。学习待人接物,学习在社会中生存,提高交际能力。             ——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充分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在传承文化、建立公序良俗方面的重要作用,科学、理性地确定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现代性价值,合理消解传统节日与现代文明、西方文化的隔阂与碰撞,促进广大中小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和内涵。各中小学校制订切实可行方案,精心设计活动项目,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增强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实效性,使传统节日成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课堂。             ——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各县区、各学校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组建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了志愿者与社区结对,规范志愿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人数规模、服务时间及服务行动安全性等。广泛开展了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2015年起,该市各县区都启动了“道德讲堂”活动,建立了覆盖全市教育系统的班级、校园和教育局机关“道德讲堂”网络,每层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期。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德”为基本内容,以“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讲故事、发善心、送吉祥”为主要形式,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引导广大师生“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同时要做到“一堂一档”,规范档案材料的保管和收集。 (责任编辑:徐绒绒)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