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推行施工人员实名制 整顿建筑市场“不手软”

24.07.2015  08:52
  今年以来,榆林市继续健全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整顿净化建筑市场,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主动高效服务,想方设法帮助建筑企业渡过难关。上半年,全市纳入监管的在建工程648个,停工待建的工程共333个,实际 开工315个,建设规模约994.81万平方米,工程造价约227.43亿元。全市建筑业发展和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    夯实建筑企业质量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榆林市及时召开了全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暨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推进会议,向各县区住建局、市属各建筑施工企业颁发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从强化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筑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实名制管理和开展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等8个方面,对2015年全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同时结合“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文明工地创建。上半年,全市共创建省级文明工地1个、市级文明工地12个。    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进行“体检”   按照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工作要求,结合春季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活动,对全市建筑工程及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了质量安全大检查。累计检查在建工程27个,建筑面积42万多平方米。下达整改通知书16份、责令停工通知书10份、纠正违法行为通知书8份,对发现的质量安全隐患认真督促责任单位整改落实,各类重大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等全部整改到位,有效防止和减少了本辖区质量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推行建筑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实名制管理   为强化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和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建筑施工现场关键岗位实名制管理,对新开工和在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将关键岗位人员与项目绑定,推进“市场”与“现场”互联互动,实施动态监管。目前建筑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实名制管理工作已完成了信息采集和人员培训,榆林中心城区8月份将全面推开实名制管理。    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现“两个100%”   上半年,榆林市对各县区建筑业劳保统筹工作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县区建筑业统筹管理,全市共收缴劳保统筹费7464万元,完成拨付7995万元。招投标管理更加规范,按照《榆林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投标抽取定标意见(试行)》要求,所有国有投资项目均采用“随机抽取定标”方式进行了招标,制定了“抽取定标”工作细则,严格投标人资格审查,有效防范了围标、串标行为,为市场各方主体创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环境。建立企业电子诚信档案,建筑企业网上招投标基础数据上报初审工作进展顺利,为下一步开展电子招投标做好了准备。上半年,全市共有82个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进入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招标发包,工程总造价19.17亿元,建筑规模23.93万平方米。全市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实现了应招标工程的招标率和应公开招标工程的公开招标率两个百分之百的目标。(来源:榆林日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