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谷子糜子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

25.06.2015  11:29

      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榆林谷子糜子新品种、新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项目为依托,经过大量试验与研究,使我市谷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晋谷21号、29号由于其适口性好,品质优良,逐渐成为我市的主栽品种。但由于这两个品种不抗谷子白发病和谷瘟病,致使病原菌不断在土壤、农家肥、种子中积累,造成近年来我市谷子白发病大发生。为此,市农科院引入国审品种汾选3号,经几年试验示范,到2014年示范面积达8000多亩,今年达到10万亩。该品种抗谷子白发病,高抗谷瘟病,增产效果明显,适口性好,被评为国家优质米。

      与此同时,适宜榆林应用的谷子精量播种机也初步研发成功。该播种机在定边、神木、横山、榆阳等地梯田缓坡地试种谷子150多亩,取得成功,亩用种量由1.5斤减少到0.24斤,达到在谷子生产中少间苗少定苗或不间苗不定苗的效果。今年,该项技术在我市谷子主产县区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