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邮电大学袁武振教授谈习仲勋与西北人民革命大学

06.03.2015  12:32
            人民网 2015年2月28日 题:习仲勋与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大学的前世今生

新中国成立前后,习仲勋为培养训练西北地区急需的干部队伍,指导创办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为办好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他参加了第一期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号召学校保持民主作风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希望毕业学员“成为建设新中国事业中的突击手”, 并高度评价和大力推广西北民大办学经验。西北民大继承了延安大学培养青年知识分子的教育经验,继续坚持延安时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并进一步总结出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和留用人员的新鲜经验。西北民大后来发展成为西北政法大学。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培养训练西北地区急需的干部队伍,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在领导西北各族人民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从培养教育干部入手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办好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本文在大量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习仲勋对创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以及他对西北干部队伍建设的贡献,以弥补《习仲勋传》和习仲勋生平思想研究的缺憾。

创办西北人民革命大学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由习仲勋和中共中央西北局指导创办,是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的短期训练班性质的干部学校,主要任务是团结、教育和改造知识分子和留用人员。该校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及随后的延安大学。             1949年春,伴随着西北各地的陆续解放,接管城市和乡村旧政权,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进行社会改革和恢复国民经济,成为中共中央西北局和各级党组织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但是,当时西北的干部队伍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培养和训练大批干部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三四月间,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主持召开西北局常委会,专门研究延安大学为西北解放加紧培训大批干部的事宜,决定西安解放后,将延安大学从延安迁往西安,改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并指示民大今后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大量吸收青年知识分子,加以短期训练,分配西北各省工作;此外还可以负责训练一部分新解放区接收的国民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旧公职人员,以适应建设新区和城市的需求。             5月20日,西安解放。根据西北局常委会决定,延安大学迁址西安及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后的招生工作全面展开。6月25日,原延安大学总校和韩城分校正式合并,改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简称“西北民大”)。西北局即任命中共陕西省委书记马明方兼任校长,李敷仁为副校长(1950年4月,西北局决定马明方不再兼任校长,任命李敷仁为校长)。西北局办公厅根据5月23日西北局《关于加强训练大批新区知识分子的决定》,批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各部主要负责人名单。
            6月30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决定以西安市西关南火巷西边原裕秦纱厂旧址暂作校址。同时,学校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名义,在《群众日报》刊登招生广告。公告学校的宗旨是“培养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各种干部”,学习课程包括马列主义基础知识、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中国革命基本政策、专题讲座,学习期限暂定四个月 ,招收名额三千名(男女兼收)。             7月中旬和8月2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先后两次在西安举行招生考试。8月23日,新生入学,按文化程度分编为三个部。一部为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及大学毕业生,暂住西北大学;二部为高中生,与校部住原裕秦纱厂;三部为初中生,住东北新村和东关民立中学。此外,四部为财经人员训练班,约一千余人(北平招生),由西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直接领导;五部为旧公教人员训练班,约一千余人,由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政部直接领导。   号召西北民大“保持民主作风和艰苦朴素的作风”

            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筹办工作基本完成。9月21日,该校在校部(原裕秦纱厂)广场隆重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这一天恰逢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开幕的日子,庆祝活动简称“双庆”。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组织部部长马文瑞、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刘景范、西安市副市长张锋伯、西北大学代校长岳劼恒、西北党校副校长高仰云等二十多位领导莅会祝贺。李敷仁副校长致开会词后,习仲勋发表讲话,为办好西北民大鼓舞了信心,指明了方向。             据1949年10月9日出版的《民大生活》第三期记载,习仲勋在讲话中首先高度评价了举办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重要意义,代表西北局向民大开学表示热烈祝贺。他说:“正当人民政协开幕,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西北大进军,全国解放快要胜利之际,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在今天举行开学典礼,是有它的历史意义的。”他指出,西北在全国胜利的形势下已接近全部解放了,“从此以后,我们担负的任务已不是战争,而是和平建设,这个任务比战争的任务要艰难百倍。军事的胜利仅仅是推翻了敌人的上层建筑。现在经济建设的任务,农民彻底解放的反封建任务,还未大规模的着手进行,这些任务都是担负在我们肩上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担任起了培养干部的任务,这是我们一个强大的政治兵团,要我们率领广大群众去和我们的残余敌人与封建势力搏斗。”             习仲勋阐述了思想改造的重要性,告诫西北民大的师生们:“没有思想改造,任何技术都不能掌握,不能为人民服务。思想改造是必需走的一步,这一步应该老老实实地走过去,给以后学习其他本领和技术打下一个基础。这是一个先决条件,没有它,一切技术都是空的。”他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旧社会里所习染的坏东西要完全取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认识新的东西。在取出旧的东西时不要怕揭发旧的东西而痛苦,但能根本解决问题,旧的不从头脑中取出,新的是不易装进去的。我们的旧思想、旧东西并不是个人的罪过,而是旧社会的罪过。扫除思想上的垃圾,这是民大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的任务。”他希望学员们“毕业后到工厂去,到农村中去,到兵营里去,到经济部门的各种企业中去。在实践中去锻炼一二年后,才可以算为一个比较完全的知识分子”。             习仲勋号召西北民大继续保持民主作风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他说:“我们学校一定要保持民主作风,对于一些落后分子,从前失过足的,曾经做过不利于人民的事的人,要耐心说服、教育、提高。必须使他们学习过后,有了觉悟,来一个思想上的自觉自愿。绝不要硬追、硬逼,形式凶,实际上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在这个精神底下、原则底下工作,我想同志们的进步一定很快,一定能从这个政治兵团里练出来成一个老兵。”             他语重心长地说:“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有一种艰苦朴素的作风,这是应该的,需要提倡的。我们要老老实实锻炼自己。新社会的任务大得很,建设新中国若没有成千上万的艰苦朴素的干部,成功是不可能的。”习仲勋最后说:“目前,西北正在闹干部荒,处处都在喊要人,但是不经过改造,基本思想没有经过改造,立场不明确,那是不能工作的。要从思想上改造,要从政治上武装,这是一个政治工厂,要锻炼出大批的政治干部。一批知识分子要在这里修理一下,擦一擦锈,补充一下,配一配螺丝钉。西北的理想社会要我们努力去改造,去建设。”             由于西安城内校舍紧张,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加紧在西安周围寻找新的校舍。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立即组织一、二、三部学员向高陵县通远坊和泾阳县永乐店新校址搬迁。经过短期的修路、修桥、铺地、挖井与建校工作后,学校按照习仲勋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精神,及时开展正常教学活动。
希望毕业学员“成为建设新中国事业中的突击手”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员成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青年知识分子,二是接收国民党政府各级机构后的留用人员,三是从陕甘宁边区及各根据地来的较老的干部,四是对人民有罪的分子与有反革命身份的分子。以前两类学生为主,学生期限一般为半年左右。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划清革命与反革命的界限,建立革命人生观,进一步明确个人前途与革命前途的关系。对于转业干部的训练,主要是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使他们认识革命事业的新发展与新任务,克服狭隘保守思想,建立新的工作作风。学员经过短期培训,思想普遍发生了显著变化,觉悟有了显著提高,基本上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人生观。             第一期培训班共招收学员1174人,编为l0个班,1950年4月毕业。通过这期学习,学员进步很快,有27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27人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85%以上的学员服从组织分配,愉快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同时还有300多名学员被分配到新疆,l00多名学员派往宁夏、青海。             据1950年4月10日出版的《民大生活》毕业纪念专刊记载,第一期培训班学员毕业时,中共中央西北局、西北军政委员会于4月5日致电祝贺,主政西北的习仲勋和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杨明轩参加毕业典礼并讲话。习仲勋在讲话中首先对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第一期学员毕业表示祝贺,指出:“几千个青年经过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结合实际,自我改造,解脱了各种旧思想影响的束缚,走向为人民服务的道路,这是一件大事。”             习仲勋在讲话中再次强调了“扫除旧影响,建立新思想”的重要性,指出随着中国人民在军事上、政治上的胜利,全国正在开展着一个中国人民思想大解放的运动,这就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就是各地普遍掀起的学习热潮。“就这个学习运动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首先和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扫除旧影响,建立新思想。”他说:“凡在旧社会制度下生活过的人,都不能不保有和沾染这些社会的思想影响,只是有多少、深浅、浓淡的区别,而不是有或没有的区别。而且一般地说来,由于这些旧的思想,是在很长久的时期内,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缘故,它给予人们的影响,不但是非常普遍的还是非常牢固的。”他说:“对于每个人来说,不能解脱各种旧影响的束缚,就不能适应新环境,不能在新的社会生活中充实和发展自己,成为个人进步的绊脚石。所以一定要努力扫除旧影响。要当做整个社会的和个人的一件重大事情去做,要有真正的决心,真正的勇气,还要正确的方法。”习仲勋指出,扫除旧影响要学习先进的思想和理论,“现在最先进的思想和理论,就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就是共产主义体系的思想、观点和理论”。“只有好好学习这个先进理论,应用这个理论去结合实际生活,说明实际生活,批判旧的东西,认识新的东西,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改造,把一切旧影响都扫除干净,建立起新的革命人生观,并在参加实际斗争中逐步地将它稳固起来。你们是已经这样做了,还要继续这样做。在西北的学习运动中,你们是走在前头,应当把经验总结起来,写成文章介绍各地,有利于推动各地的学习运动。”
            习仲勋寄语毕业学员:“参加实际工作,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大家的共同愿望,也是对大家的一种新的考验。我们做革命工作,是非常注重实际的。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工作人员的服务好坏以工作的实际效果做标准。” 他希望学员们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经受考验,“只要我们和在一块工作的同志很好的团结,特别是向老干部学习,紧密联系群众,刻苦用功,不断改正缺点,求得进步,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而且只有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才能真正坚定自己的革命思想,把自己锻炼的坚强起来”。             习仲勋向毕业学员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坚决拥护和执行人民政协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各种政策、法令;第二,建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产的革命思想和廉洁、朴素、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第三,努力工作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专业技能,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他说:“这是一般的标准,对于共产党员,还要求他们在各种工作中特别的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成为群众的模范;遵守党纲、党章,服从党的决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             习仲勋最后表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体,人民的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建设国家的主力军。讲为人民服务,主要就是为他们服务。只有他们的生产事业发展了,他们的物质生活确实得到改善,文化知识真正提高了,一句话,只有真正把他们的事情办好了,其他各阶层的事情,才有好起来的可能,整个国家的事情才有办好起来的可能。这是我们时刻都要牢记的。”他号召大家“勇敢地走到实际工作中去,把学校里学得的东西,在实际中再锻炼,再提高。每个人都争取成为建设新中国事业中的突击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模范工作人员”。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办法必须大大提倡”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从1949年6月25日正式成立,到1953年6月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历经近4年时间。在这个革命熔炉熏陶下,一万余名青年知识分子很快被熔炼成为满怀激情的革命战士,毕业后分配到西北五省区新区去开展工作,有力地支援了西北地区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区的政权建设工作。             在习仲勋和中共中央西北局、西北军政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继承和发扬它的前身院校延安大学实事求是、艰苦朴素的革命校风,逐步树立了“忠诚老实、实事求是、团结互助、艰苦朴素”的独特校风,始终坚持“一切围绕教学”为主导的正确办学方针,要求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把学生教好,使学生学好。西北民大继承了延安大学培养青年知识分子的教育经验,继续坚持延安时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并进一步总结出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和留用人员的新鲜经验。             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重大贡献和优良作风,得到习仲勋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51年12月7日,习仲勋在西北区、陕西省、西安市三级党员干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是在设备很简陋和经常费用很少的情况下进行教育工作的,他们没有礼堂,上课在露天,吃饭也没有饭堂,但学校领导组织学生自已动手,解决困难,两年来训练了一万多人,取得了改造知识分子的丰富经验,“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的办法是目前在绝大多数学校中必须大大提倡的办法”。他要求:“必须向广大党与非党的同志说明,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学习民大的榜样。”之后,《群众日报》和《人民日报》也把西北民大艰苦办学作为典型加以报道推广,中央电影局还派人来校拍制了西北民大艰苦办学的影片。             1953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决定,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次年底更名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校址由高陵县通远坊迁至西安南郊。1958年9月,西北大学法律系调入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成立西北政法学院,这是西北地区第一所高等政法院校。1998年3月18日,习仲勋为西北政法学院建院40周年题词:“学法用法,以法治国。”2006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 (信息采集:陈栋)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
仰韶考古首次发现笄形骨器 或与早期纺织手工业有关
  中新社西安11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