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在追赶超越中谱写残疾人事业新篇章 --2017年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大工作亮点

11.02.2018  19:50
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在追赶超越中谱写残疾人事业新篇章 --2017年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大工作亮点 - 残疾人联合会
来源: www.sndpf.cn

 

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在追赶超越中谱写残疾人事业新篇章

  --2017年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发展十大工作亮点

 

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次跨越。

回眸2017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全省残疾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残疾人事业聚焦“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这一目标,在新的起点上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努力实现追赶超越,涌现出了许多令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亮点。

这些亮点,不仅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了强大力量,也为新一年的辉煌种下了崭新梦想。

1.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积极配合省政府出台《“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关于2017年为残疾人办实事的通知》、《陕西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等惠及残疾人的政策,《纲要》解读被列为省政府首场政策例行吹风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出台以《陕西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为总揽,《陕西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陕西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陕西省农村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项目申报指南》等为补充的“1+N”残疾人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同时,还印发了针对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文体、无障碍建设、组织建设等一系列创新事业发展的文件,从顶层设计上为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规划了路径,指明了方向。

2. 专项调研“号诊把脉”。 为进一步摸清全省残疾人生活现实需求和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情况,4月至5月,省残联以省政府残工委名义,邀请部分省残工委成员单位领导和省社科院专家,就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精准脱贫、精准康复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涉及全省10个设区市的20个县(市、区),共入户问卷调查1093人次,召开市、县级残工委成员单位及其他各类座谈会61场次,实地考察残疾人扶贫基地、集中就业企业以及康复、托养、职业技能培训等各类机构近百家。通过调研,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为残疾人同步小康的全面推进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调研报告录入2017年《陕西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

3. 民生保障提标扩面。 2017年省政府继续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为84.85万名困难残疾人和34.52万名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扎实开展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调查统计,资助1500名贫困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不断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按照本科生每人5000元、大专生每人3000元的标准,对211名贫困残疾大学生和129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进行一次性资助。着力提高并落实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将补贴标准由原来的100元增加到200元,并为全省24073名残疾人专职委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强化贫困残疾人民生托底保障,将400名依靠家庭成员供养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按照单人户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实行全额资助,进一步夯实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基础。

4.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在麟游、米脂、石泉3县开展残疾人精准脱贫示范工作,召开全省残疾人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通过开展典型示范,形成了“四级联动”、“三个清楚”、“六个一批”、“四大保障”等一批路径清晰的脱贫工作模式和“入股分红”、“协议帮扶”、“一户一策”、“十户一体”、“基地带动”等行之有效的好做法。落实《陕西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围绕“七个一批”,大力实施项目扶持、产业扶持、就业扶持、结对帮扶等12项助残扶贫重点行动,提升贫困残疾人脱贫能力。加大残疾人扶贫基地培育力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30个扶贫示范基地,辐射带动1500多名残疾人增收致富。投入4000余万元,通过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残疾人阳光增收”、“助力脱贫攻坚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行动”、“农村残疾人电子商务扶贫”等项目,助推贫困残疾人脱贫增收。不断加大包扶村帮扶力度,39名处以上干部分别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培训贫困户58户300余人次,使130余人受益,17户72人如期脱贫。

5. 就业培训 稳步推进 落实残疾人就业各项法规政策,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职业介绍和举办招聘会、开发公益岗位等形式,全年新增残疾人就业7907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加大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力度,支持灵活就业和居家就业,对2000名省级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对象和1500名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残疾人进行补助。建成10个省级残疾人就业基地、13家省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对6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12家特色工艺品制作单位、25家盲人按摩示范店和2家残疾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进行扶持。积极推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招录残疾人就业,推出面向残疾人的公务员岗位22个,同时还有4家省属事业单位面向残疾人推出专门就业岗位。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全年对20860名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潜能。

6. 康复服务全面实施。 召开全省精准康复座谈会和全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试点暨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围绕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全年共为24.95万名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服务,其中为10.63万名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为3800余名残疾儿童提供助听器验配、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和肢体矫治手术,为2.4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精神残疾患者提供门诊服药补贴。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成立由省康复医院牵头、省内各级医疗和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跨区域康复医疗专科联盟,规范提升建设30个县级康复中心,培训康复管理和技术人员890人次。大力实施残疾预防国家战略,在神木、莲湖、旬阳三个县(区)开展残疾预防试点工作,并组织开展我省第一个全国“残疾预防日”活动。

7. 文体活动硕果累累。 广泛开展以“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为主题的第27个“全国助残日”活动。举办第九届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参加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选送的7个节目荣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并获优秀组织奖,其中2个节目赴京演出,首次登上了国家艺术殿堂。举办“瀚墨飘香 爱在三秦”--大美陕西助残书画摄影作品展、残疾人观影、残疾人艺术家采风、残健融合诵读展演等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举办全省视障文化服务与阅读推广培训和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加大残疾人文体活动投入,新建省级健身体育示范点10个,对6个基层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进行资助,为150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复体育进家庭服务。加大运动员培养力度,10人入选国家队,21人参加全国冬季项目选拔,2人赴国外开展冬季项目训练,全年在各项国内外比赛中共获得28枚金牌、25枚银牌和15枚铜牌。

8. 权益保障日益加强。 持续推进残疾人工作法治建设,省政府法制办就制定《陕西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召开无障碍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对2170户有改造需求且具备改造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1.6万名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扎实开展残疾人法律六进活动,首次将法制讲座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进一步提升残联干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能力。规范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建设,与司法厅联合开展“2016-2017年全省残疾人法律援助十大典型案例”评选。积极维护残疾人考生合法权益,为57名参加普通高考的残疾学生提供合理便利考试条件,帮助240名残疾新生顺利进入高等院校就读。

9. 扶残组织坚实有力。 扎实推进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举办各类培训班277场次,完成调查表130余万份,录入系统122余万人。全面开展各级残联组织换届工作,截至2017年年底,县(区、市)基层换届工作基本完成。积极筹备陕西省阳光助残志愿者协会,举办志愿服务组织骨干能力提升培训班暨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示范活动,建立助残“阳光行动”阵地457个,吸纳招募助残阳光行动项目专员300余人,结对志愿者6.3万人,结对帮扶残疾青少年7万余人。指导残疾人专门协会和中国狮子联会陕西代表机构建设,采用三级培训方式,培训残疾人工作者(含专职委员)12.6万人次。

10. 党的建设持续用力。 采取党组中心组领学、全体党员干部原汁原味学、举办专题培训班和专题党日、征文等形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领会,不断加强全省残联系统思想、纪律、作风和党的建设,增强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持续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积极引导党员对照“四个合格”标准找问题、摆差距,推动全系统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推动残疾人小康进程的主战场,着力实现“两学一做”与残疾人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落实,通过立规矩、严纪律、正作风,不断强化领导主体责任和刚性执行力,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新起点,新征程。新时代,新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全省残联组织将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把全省249万残疾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帮助广大残疾人更加充分地共享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努力实现残疾人事业追赶超越,让残疾人过上更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