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现殷商遗民"自治区" 青铜器刻百余字铭文

21.01.2015  10:19

出土于贺家村西周墓地的牛型青铜觥,萌萌的造像格外讨人喜欢。

    西部网讯(记者 鲁鹏飞 敬泽昊) 经过初步清理,考古专家在去年年底出土于陕西岐山县贺家村西周墓地的多件青铜器上,惊奇的发现了铭文。共计一百余字的铭文,将墓主人的身份锁定为搬迁至周原的殷商遗民。

     百余字铭文锁定墓主人身份

    岐山县贺家村,周原地区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却因为出土过青铜器窖藏,而闻名于中国考古史。而在今年,连续爆出重大发现,又将公众和学界的目光吸引到了这里

    先是去年8月份,这里发现了一处西周中晚期的车马坑——木制的车轮辋外包铜壳,兽面纹车軎上镶嵌有绿松石,在以往商周考古发掘中鲜有出土,被戏称为西周“第一豪车”。

    三个月之后,考古工作者又在车马坑西边不远处,发现了一批大致是同一时期的墓葬。在十墓九空的周原地区,这批墓葬很幸运没有被盗掘,其中一座大墓中出土了18件青铜器,包括鼎、尊、簋等器形。其中一件牛型的青铜觥,萌萌的造像格外讨人喜欢。

    更让人欣喜的是,这批青铜器在经过初步清理后,发现了总计一百余字的铭文,从而锁定了墓主人的身份为商代遗民。

    目前,专家正在对这批铭文进行释读,希望可以找到更多的历史信息。

     周原腹地的殷商遗民“自治区

    牧野一战,武王克商成功,但如何统治在人口、文化方面均优于自己的殷商遗民,稳定并巩固统治,成了周初统治者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此,武王召集周公旦、召公爽和太公望进行了“专题讨论”,最后决定采纳周公旦“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新旧”的怀柔政策。

    这一政策有些类似于今天的民族自治,既保持殷遗民原有的宗族组织和行政区域,保持他们特有的风俗习惯。而这次在周原发现的这一批西周墓葬,也印证了商人的习俗,在西周中晚期依然被保留下了。

    所以在铭文出现之前,专家们其实就大致推测出了墓主人的身份——亡国后被迁徙到周原,依旧享受着贵族待遇的殷商遗民。

    而8月份发现的车马坑,以及不远处一处正在发掘的,目前周原地区面积最大的建筑遗址,应该也和这些殷商遗民有关。很可能包括贺家村在内一大片周原腹地,就是当时为了安抚殷商遗民,而设立的“自治区”。

    【相关新闻】

     岐山西周墓文物提取工作开始 首批出十余件陶器

     高清组图:周原遗址发现大型西周墓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