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思绪

11.05.2015  14:28
        又是母亲节了,不由地想起了远在西安的母亲。此时的母亲正在医院里照看着重病在身的姐姐……

        母亲已是年届七十的高龄。姐姐住院后,检查出来的结果很不理想。本来我们姊妹几个商量好先不告诉母亲。后来又觉得万一姐姐有个三长两短,如何面对母亲,如何向年迈的母亲交代了?最后几经斟酌,决定还是由大哥将姐姐住院的情况向母亲进行汇报。谁知母亲一听说姐姐在医院住院,就发疯似得不顾我们的劝阻,坚持要远赴西安到医院看望姐姐。

        母亲要到医院看望姐姐,原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现在对我们来说却是一道难题。姐姐入院后,情绪很不稳定,病情确诊后,家里人谁都没敢告诉她,只是说贫血需要住院理疗一段。为此姐夫谢绝了许多亲戚好友探视的好意,为的就是让姐姐保持一个平静而良好的心态。此次母亲不远千里而来,肯定会让姐姐觉得自己病情很严重,影响她的情绪及治疗。再说了,这么多年来,母亲与姐姐关系一直比较僵持,纠结。

        小时候,我家住在偏僻贫穷的农村。父母亲成家不久,就因为老家横山连年闹灾荒,举家迁往延安。父亲在百里外的村庄揽工教书,母亲则在村小学当民办老师,艰难地维持着家庭生活。大哥出生的第二年,姐姐又出生了。母亲身体本来不好,整天病弱弱的。姐姐的出生,更是给我们这个贫困潦倒的家庭带来了不可逾越的困难。父母亲多次找人收养姐姐,终因种种原因没有成行。最后无奈,母亲只得托老家年迈的外婆照看姐姐。

        姐姐在外婆家一住就是十几年。当父母亲都转为正式教师,家庭生活有所好转,姐姐被接回家时,姐姐已经是一个小姑娘了。姐姐总是怯生生的,没有一点回家那种幸福的感觉。可能在她的脑海里,外婆家就是她的家,年迈的外婆外爷就是她的亲生父母。

        姐姐回家后,总是有意无意地躲避着父亲和母亲,也从不开口叫爸爸、妈妈,并且很少说话,总是一个人躲在偏僻的角落里发呆。为此,母亲总是内疚不已,常常哀叹着掉几滴悔恨的眼泪。

        此后,母亲好像是为了补偿姐姐,刻意地为姐姐买这买那的,并且经常给姐姐补课,帮她提高学习成绩。姐姐也是若即若离的,只是偶尔也象征性地叫几声爸爸妈妈了。

        后来在父母亲的帮助下,姐姐终于考上了师范院校。后又在父母亲的联系下,毕业后分配到了很好的国有企业。再后来,结婚生子。母亲与姐姐的关系还是那么若即若离的,比较僵持,纠结着……

        姐姐结婚后,也过起了她自己的小日子。小外甥出生后,姐姐倾注了全部心血,嘘寒问暖,全心培养。然而就在小外甥去年考入名牌大学后,终于可以轻松轻松时,姐姐却病倒了。听姐夫讲,姐姐入院后,每当有人来探视她时,她总猜测自己的病肯定很严重,经常以泪洗面,常常唠叨着小外甥的工作什么时候才有着落?小外甥什么时候才能娶妻成家?只有小外甥给姐姐打来电话问候时,姐姐才发出开心的笑声,喋喋不休地叮咛着小外甥,吃饭、穿衣、学习……面面俱到,让小外甥始终没有感觉到妈妈不愉快的情绪。小外甥的电话现在也成了姐姐每天最期盼的,最愉快的事情了。

        母亲和姐姐终于在医院里见面了。母亲拉着姐姐的手,强忍着满眶的眼泪,轻声地安慰着姐姐,姐姐早已爬在母亲的怀里失声抽泣了。听父亲讲,姐姐与母亲一下午没有说过一句话,最后姐姐情绪安静地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母女间那种多年的僵持、纠结此时也已化解得烟消云散了。

        母亲不顾大家的劝阻,不顾自己年迈体弱,非要亲自照看姐姐。她来时就把家里她与父亲省吃节用下的几万块带来了。从不愿意为子女添一点麻烦的母亲,这次竟无需置疑地命令我们,量力而行,共同掏钱为姐姐看病。

        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我的母亲在姐姐身患重病时,没有计较姐姐当年对她的叛逆。我的姐姐在重病在身时,没有在儿子面前流露出一点的不愉快,心里永远只想着儿子的一切。试想想人世间,也许只有母爱才会这样无私的,才会这样伟大的,才会这样只有付出不图回报的。

        我满含着热泪,祝愿我年迈的母亲身体健康,永远快乐。我也祝愿我那已为人母的姐姐早日康复,永远快乐。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安康,母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