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民俗“迎城隍”入选国家非遗扩展名录

06.12.2014  11:00

  国务院近日印发通知,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记者昨日从省文化厅了解到,陕西省共有11个项目入选两名录。

  据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相关法规,此次国家还首次将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调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新公布的名录153个项目中,陕西这次有3项入选,分别是:白水县、洛南县的仓颉传说被列入民间文学类,旬阳县的旬阳民歌列入传统音乐类,周化一魔术入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

  此外,全国共153个项目入选国家扩展名录,陕西占到了其中的8个席位,分别为:民间文学类有榆林市的谚语(陕北民谚),传统戏剧类有陕西杖头木偶戏以及省戏曲研究院的眉户两项,传统美术类有富平县、绥德县的石雕一项,传统医药类有西安市碑林区的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其余3项均为民俗类,包括西安市的迎城隍、彬县的灯山会、韩城市的徐村司马迁祭祀。 (记者 章学锋)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