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报》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指南针

09.10.2014  13:41
      2011年6月,我从政府部门调入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有幸成为人大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工作中与《民声报》相遇、相识。虽然只有三年多的时间,但《民声报》在我人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了太多帮助,使我从中收获匪浅。   《民声报》推动着我尽快进入角色。虽然在学生时期和在政府部门工作期间,我对人大制度有一定认识,但仍有一些知识处于一知半解状态。到了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后,由于知识缺乏,开展工作有一定的压力。在这样情况下,我除了向同事请教外,认真阅读《民声报》每篇文章,努力从《民声报》中汲取营养。通过仔细、深入地阅读《民声报》,使我加深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加深了对人大工作特点、程序、性质的理解,使我尽快地熟悉了人大常委会机关的运转和人大业务的开展方式,使我懂得了怎样运用人大职能,促进党委重大决策的落实。同时解决了如何发挥自己在政府工作过的优势,运用人大监督去加强和改进“一府两院”的工作,增强了服务人大代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增强了为民服务意识,自觉地为人民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民声报》让我很快地融入到人大工作中去。   《民声报》引领着我做好人大工作。《民声报》之所以深受读者的喜爱,是因为其有着独特的办报理念、价值取向、文化内涵。《民声报》的栏目设置,合理紧凑,相互补充,形成整体,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专业性、可读性和指导性。毫不夸张的说,她为我干好本职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我做好人大工作的指南针。“要闻”版面,及时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动态,可从中领略到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重点,为我当好领导的参谋提供了参考。“市县人大”版面,介绍了我省各地监督工作的做法和成效,我从中吸取了兄弟单位的不少先进工作经验,更加丰富了自己的工作思路。“民主法治”版面,为我更好地参与人大常委会司法监督工作夯实了法律基础。“综合”版面,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积极探索,同时为人大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去年以来,我结合工作实际,先后撰写的“筑牢职务犯罪‘防火墙’”、“民生热点就是监督重点”、“让法治的力量在陈仓大地澎湃激荡”等通迅报道,以及“莫使人大监督陷入‘尴尬’境地”、“莫使人大质询权处于‘休眠’状态”、“人大监督要力戒形式主义”等评论性文章相继被《民声报》刊载,这激励着我不断思考人大每个时期工作,也调动了我写作投稿的热情。可以这样说,《民声报》既是我的好朋友,更是我的导师。   《民声报》鼓励着我严谨细致工作。《民声报》不论从版面设置到栏目策划,以及文章中的每一句话和标点符号,都闪跃着编辑们严谨细致的工作精神。作为《民声报》的通讯员,我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我在投送的每篇稿件时,都认真推敲、反复斟酌、校对每一句话和标点符号,不断的对比,力求拿出优秀的作品。同时把这种精神带到工作实践中,仔细地思考每一项业务,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周密地策划每一项工作,圆满地完成每一项任务。春来秋往,用一份执着默默地为人大工作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寒暑易节用一份坚守尽情挥洒自己的汗水,为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鼓与呼。   回眸《民声报》走过的风雨20载,有坎坷、有迷茫、有徘徊,但一路前行的脚步无人能挡,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敢于超越自我的非凡气度无人能抵。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我为之骄傲;作为其通讯员,我为之光荣。如果将你比作一部史书,我愿作其中的一个标点;如果将你比作浩瀚的大海,我愿作沧海一栗;如果将你比作一棵参天大树,我愿作一片绿叶尽情地呼吸、汲取养份,为你抚摸云的面庞、丈量天空的高度积攒能量。   往日不可追,来日可期。衷心祝愿《民声报》明天更好。         (郑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