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弹之父于敏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我省23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奖励

12.01.2015  19:06

2015年1月10日《三秦都市报》第3版

      本报讯(记者王嘉)1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
      我省23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奖励,由省内单位主持完成的项目6项,参与完成的项目17项。重大发明创造取得新突破。西安交通大学主持完成的“个性化颅颌面骨替代物设计制造技术及应用”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持完成的“大规模无线局域网与蜂窝网络异构自组织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产学研合作效果明显,攻克了一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成果转化效益显著。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主持完成的“水与废水强化处理的造粒混凝技术研发及其在西北缺水地区的应用”项目、西安理工大学主持完成的“混流式水轮机水利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长安大学主持完成的“汽车制动与ABS多工况整车智能检测技术及装备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绝密忠诚
      于敏。
      一个绝密28年的名字,一段铸核盾卫和平一甲子的传奇。
      9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获奖证书,紧握老科学家的手,温暖赤子报国的心。
      1926年生的于敏,坐在轮椅上,华发稀疏,一脸属于老科学家的谦逊与纯粹……
      越神秘,人们越想要走近他。
      1961年1月12日,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他谈话,秘密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
      “我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于敏说。
      从那一天起,他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生涯,直到1988年解密。
      突破氢弹后,于敏带领团队乘胜又干成几件事——突破了核武器小型化、中子弹技术,为我国核武器发展战略和国防高技术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今天看来,件件意义深远。据新华社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