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水润三秦 水美三秦 水兴三秦

09.01.2015  11:33
第3582期    出版日期:2015-01-08
  “善治秦者先治水”。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水利依然是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高点起步,紧锣密鼓,一派轰轰烈烈大干景象。而进入下半年,接连不断的喜讯振奋了水利行业,也振奋了三秦儿女——

  9月28日,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可研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11月24日,对渭河下游防汛和渭北水资源配置具有关键作用的东庄水利枢纽项目建议书,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12月4日,引汉济渭工程初步设计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

  与此同时,延安南沟门、榆林王圪堵、西安李家河等一批重大水源工程主体建成,实现新的节点突破。陕北黄河引水等项目前期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渭河、汉江综合整治进展迅速取得阶段性成果。

  至此,陕西“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水利工程全部开工,“十二五”前4年累计完成水利投资803亿元,其中2014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3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重大工程建设如火如荼,高潮迭起
  2014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五,陕西省佛坪县大河坝镇,随着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利枢纽建设开工”一声令下,炮声响起,山鸣谷应。

  隆隆炮声来自坝肩爆破。这不仅是三河口水利枢纽建设的第一步,更是陕西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在2014年上演的开锣大戏,标志着陕西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进入全面建设新阶段。

  引汉济渭工程贯通汉江、渭河两大水系,通过陕南调水、关中补水、陕北增水的有效调配,推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是陕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支撑工程,可以为关中地区1000万人提供优质的生活用水,支撑4000亿元到7000亿元规模的经济总量。

  有关各方团结协作,大干快上,全力推进。2014年完成投资13.16亿元,实现隧洞掘进16公里,开工了骨干单项工程三河口水利枢纽。目前已经完成导流洞和坝肩开挖,水库移民安置和库区清理工作已经通过省级验收,即将进行大坝截流。输配水工程南干线“四通一平”工作全部完成,黄金峡水利枢纽准备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渭河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而汉江更是关系着“一江清水供北京”和陕南的经济社会发展。

  2014年,渭河综合整治完成投资31.6亿元,累计投资185亿元,提前完成630公里堤防主体工程,建成支流入渭口交通桥27座,新建堤防和蓄滞洪区在近年的防洪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一批亲水、休闲、景观工程和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相继建成,今年上半年将进行竣工验收,全面实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整治目标。

  渭河治理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了明显的产业聚集效应,沿渭群众初步享受到了渭河治理成果,一条安澜、生态、和谐、灵动的新渭河基本建成,渭河及其两岸正在成为横贯关中最大的生态公园、最美的景观长廊和最长的河滨大道。

  汉江综合整治持续掀起建设高潮,累计新修加固堤防214公里,汉中市城区汉江中林滩段全面竣工,安康东坝、城固县江湾滩段、石泉后柳镇等重点防洪工程主体完成,汉江白河、旬阳段建设进展顺利,一条美丽、生态、安澜、富饶的新汉江正在显现。

  “引汉济渭、东庄水库,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中最为重要的两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接连取得重大进展,标志着陕西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二五’规划目标圆满完成。至此,一个立足渭河、汉江两大水系,统筹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区域,以五大水利体系、十大水利工程为重点的现代水利架构基本形成。”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说。

民生水利项目遍地开花,普惠民生
  “挑水的日子总算是过去了,这真是我们老百姓最大的喜事。”陕西白河县石梯村黑沟梁完成饮水工程,群众看着哗哗流淌的自来水兴奋不已,“我们以前每天下山担水,一趟来回至少3个小时,想起来就让人头疼。”

  2014年,陕西完成农村饮水项目投资15.88亿元,新建各类工程3146处,解决了27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是年度目标任务230万人的118%,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

  陕西13个大型灌区以全省20%的耕地生产了全省37%的粮食、34%的果品和60%的蔬菜,是名副其实的“粮袋子”和“菜篮子”。2014年发生的严重夏伏旱,检验了陕西大型灌区建设的效果。2014年,陕西大型灌区完成投资5.67亿元,衬砌干支渠道295.84公里,改造骨干建筑物1435座、泵站18座。

  陕西大型灌区不辱使命,在2014年夏灌中每日斗口引水160多万立方米,日灌地18万亩,充分发挥了大型灌区在抗旱灌溉中的先锋和中流砥柱作用。

  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直接受益的小农水工程受到老百姓喜爱;不用市、县配套,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更是受到地方政府的欢迎。

  “以前浇地,怕水半路被截,村里得组织一队巡逻的,沿着土渠走,还要有人守夜,经常为水打架。你看现在,水泥渠通到每户地头,只要按顺序浇就可以了,方便得很!而且省时间,一亩地少用20立方米水,还能省钱……”说起小农水建设的好处,蒲城县陈庄镇白卤村二组村民郭有顺很是高兴。

  “小农水”工程的建成和使用,还推动了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白河县麻虎镇金银村支书杨章勇在“小农水”项目实施后,建成节水型、省力型水田60亩,每年栽植莲藕30~50亩,年获利润35万元,不仅自己富了,还解决2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卡子镇陈庄村的韩吉祥、仓房村的黄治贵发展茶园3000多亩,利用“小农水”建设项目,将池塘、蓄水池的水引到茶园,使绿色产业旱涝保丰收,茶叶种植成为支撑全镇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2014年,陕西省“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完成投资9.5亿元,共改造各类小型渠道907公里,建成机井等“五小水源”工程4185处,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7.09万亩,呈现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的效果。

深化改革全面启动,成效初显
  2014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对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作出安排部署,为水利改革指明了方向。陕西省水利厅勇立潮头,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实施意见》,从4个部分10个方面全面部署了深化改革工作,同时制定了具体措施,稳步推进,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水价改革、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农村小型水利产权改革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行政审批事项由29项减少到13项,减少55%,列陕西省级部门之首,受到陕西省政府通报表扬。

  “全省今年首次将‘千吨万人’以下的农村饮水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市县,减少了70%的省批项目。目前,省级审查完成项目报告11个,市县编报审查完成初步设计3400多个。首次实现了当年建设任务当年完成的目标。”陕西省城乡供水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少毅说。

  为了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永久造福群众,陕西在全国率先推行工程运行管理“三个一”模式,60个县(区)专管机构获批组建,47个县出台了运行管理办法,67个县建立了维修养护基金制度,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5149个。同时,合理设置水源保护区,各县都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确保水质安全。

  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中,陕西将“三条红线”指标分解下达到市(县、区),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在国务院首次考核中获得第七名的好成绩。强化取用水管理,对规划层面、建设项目和少量取用水的水资源论证实行全覆盖,实现了渭河水量科学统一调度。启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建成5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开展水权制度试点,组织编制了《陕西省引汉济渭水权置换关键技术研究》。

  2014年,陕西还新增宝鸡峡灌区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共落实项目资金3000万元,落实大型灌区高扬程抽水电费补贴4357万元。在大型灌区在现有水价不变的基础上,末级渠系费用年财政补贴6900万元,解决农业灌溉价外加价和变相加价问题,亩次降低群众浇地负担约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