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渠好了 水畅了 粮丰了

17.01.2015  11:40
  在经历了2014年严重伏旱后,冬灌时节,记者来到关中东部的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相桥街道办事处新李村谭家组,见到了正在浇地的孙忠利。老孙一边用铁锨压实水流经过的地埂,一边说道:“今年夏季太旱,上月底的雨水对抗旱保苗作用不大。去年冬天,我的10亩麦子全是用渠水灌一遍,亩产550公斤。这不,现在渠水一到我就赶紧来浇地,麦子根壮苗粗,来年才能有个好收成。”

  “以前北干四支渠道老化严重,水流冲刷大,水损也大。前年我们实施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使渠系水利用率大大提高,从改造前的0.72提高到0.93。现在渠水流畅了,冬灌进度快多了。”陕西省交口灌区北干官底站副站长李红军提起改造后的渠道特别高兴。
  渠道的好坏不仅影响灌区用水进度,很大程度上还制约着灌区粮食的增产丰收。交口抽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带来的变化仅仅是陕西省12个大型灌区改造的一个缩影。

  日前,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2014年全省大型灌区配套改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完成投资5.67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4.5亿元的126%;衬砌干支渠道296公里,衬砌斗渠310公里,衬砌农渠总长度744公里,改造骨干建筑物1435座,改造田间建筑物6200座,18座泵站进行了更新改造;农业灌溉设施建设项目,恢复灌溉面积31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30万亩的103%。

重改造强推动  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南干七支渠是下游渠,以前老化非常严重,灌溉用水紧张时,常用不上水。”陕西省泾惠渠灌区新市站站长张晓冰说,“自2010年实施渠道改造后,水利用系数从0.65提高到0.91。现在每到灌季,看着满渠的水,心情好得很!”

  “今天是最后一天施工了。完工后的混凝土渠道再凝固一周,2015年冬灌引水就没一点问题了。”渭南市洛惠渠灌区管理局项目办副主任井德刚说。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自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来,累计完成干支渠道更新改造长度212公里,完成各类建筑物改造1250座,先后建设完成了张家山水库大坝护坦、总干渠排沙漏斗、干支渠节水改造等工程项目,保证了灌区渠首枢纽工程和各级渠道的安全正常运行,渠系水利用系数从过去的0.48提高到现在的0.568。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减轻了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扩大了受益区面积。

  为确保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在资金配套投入上,陕西省水利厅建立了分级负责制,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利用地方债券、水利建设基金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使资金配套落实率达到80%以上。严格项目建设资金监管,制定了《陕西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格财务制度,并坚持定期检查、稽察和审计,加强资金监管。

  各大灌区管理单位按照法人负责、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四项制度”要求,精心组织,择优选定施工企业,严格执行合同,使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灌区严格实行“法人负责、监理控制、企业保证、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落实“三检制”、主要施工过程旁站制、按单元工程进行检查验收等制度,加强质量管理。还通过查现场、保进度,查管理、保质量,查措施、保安全等措施,有力地推进了项目建设。

  目前,陕西省累计衬砌干支渠道2236公里,改造各类渠系建筑物8345座,接近水利部水规总院核准骨干工程总投入的65%;新增输水能力72立方米每秒、引水量1.82亿立方米、粮食生产能力124万吨、经济效益8.6亿元。

改造收效明显  灌区粮食增产丰收
  稳固的田间渠道犹似蛟龙一般守护在村落乡镇,冬灌季节,片片田地喜获充沛水源。灌区水利条件达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抗击2014年严重伏旱中,陕西省大型灌区不辱使命,夏灌每日斗口引水160多万立方米,日灌地18万亩,充分发挥了大型灌区抗旱的先锋和中流砥柱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2014年,该省夏粮播种面积在较上年减少1.2%的情况下产量达451.3万吨,增长6.5%。全省各大灌区在确保夏粮增产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在全省秋粮产量略下降的情况下,灌区的秋粮仍是增产丰收。

  交口抽渭灌区管理局余家站副站长樊永刚说:“渠道和泵站改造使水能到田间地头,灌区焕发了新活力,现在农户的用水积极性都很高,群众争相浇地。有老幼妇孺或长年在外打工的家庭,我们就组织专业浇地队提供一条龙服务,确保大家都能用上水。”

  “目前渠首已经引水5000万立方米,我们1月10日前完成引水6500万立方米,使灌区60余万亩小麦和葡萄等作物普遍得以灌溉。”交口抽渭管理局副局长李浩清说。

  灌区改造项目的实施,使各大灌区显著提高了农田灌排保障能力,作物需水的适时性要求基本得到满足,农田受水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项目受益区农民对农业的投入空前高涨。灌区种植作物逐步从粮食作物占主导地位的种植格局,向高产出、高收入经济作物占主导地位的种植格局转变。农业种植结构大幅度调整,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

  陕西省12个大型灌区,总耕地面积占全省28%,粮食产量占37%,果品产量占34%,油料占25%,是该省名副其实的粮袋子、菜篮子,也是农民群众的钱袋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更使它们在全省农业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