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陕西浐灞见证绿色的力量

29.09.2015  11:16
      碧水蓝天交相辉映,景观绿地赏心悦目,休闲广场星罗棋布,居民小区鸟语花香……如今的陕西浐灞生态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了!11年来,多项绿色生态举措,已使浐灞生态区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桥头堡、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试验田、人们健康和谐生活的新家园。
   水润浐灞推进河道及污水综合治理   
      浐灞生态区从生态环境治理入手,从基础设施建设起步,累计完成雁鸣湖、桃花潭、广运潭等重点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完成河道整治提升,已拥有湿地及景观水面17 000多亩,河流湿地覆盖率达13.2%;栽种乔木30.5万株,累计形成林地近1 371.6公顷,林地覆盖率达15.4%,区域生态用地比率达到2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63平方米,西安市主城区人均绿化面积因浐灞而增加了2.24平方米。   
  
      新建4座污水处理厂,区域污水日处理能力从零提高到48万吨,每天处理着西安市1/5的污水,年中水回用量达1 000万吨,河流水质恢复到地表水Ⅲ类水平。空气环境质量位居西安市城区最佳,鸟类从2005年的63种增加到如今的205种,浐灞已成为西安人居环境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区。
  
      让河流休养生息,让生态流入城市。浐灞生态区从最初的清淤、恢复河道、防洪建堤、植树种草开始,到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再到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浐灞生态区从河流治理、生态建设入手,成为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的经典,荣获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区、西北地区第一个国际级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区称号。
  
      11年间,浐灞生态区新增水域湿地面积近1.7万亩,新建河流亲水岸线53.6公里,河岸植被修复长度68.3公里。截至目前,生态区水域湿地面积共17 700亩,其中河流水域及河滩湿地面积14 895亩,人工湖泊湿地面积2 805亩。
   绿满浐灞 加快各类生态园林建设   
      浐灞生态区充分发挥浐、灞两河的生态资源优势,建设多个亲水公园。截至目前,浐灞生态区已建成西安世博园、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桃花潭公园以及浐灞滋水公园4座生态园林,成为西安市民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首选地。
  
      2012年,西安世博园对外开放,这是陕西省首家免费开放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园区总面积418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88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植物250余种约40万平方米,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古城生态旅游的名片。
  
      2013年,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公园精心打造野趣区、精致区和时尚区三大板块,统筹规划生态保育恢复区、湿地展示游赏区、生态农渔体验区和管理服务区四大功能区,形成水面153万平方米,林地140万平方米,2014年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4年,西安桃花潭公园对外开放,总面积80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40万平方米,实现全部绿化覆土和地形整理,栽植乔木6 500株、灌木6万平方米、草皮近20万平方米,成为西安金融商务区、西安领事馆区的核心生态公园。
  
      2015年,浐灞滋水公园对外开放,公园总占地6.7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约4.7万平方米,园区配套设施建筑面积2 449平方米,乔木1 376株,大灌木512株,小灌木9 768平方米,地被植物量16 726平方米。2012年以来,浐灞生态区以每年开放一个公园的速度,实现了“绿色接力”目标。
   创新浐灞立体绿化中水利用   
      作为国家生态区,浐灞生态区在区域绿化景观建设方面,突破常规思路,通过城市立体绿化、城市绿道网建设等方面,创新浐灞特色。   
  
      构建城市再生水利用体系。全面建成再生水综合利用体系,实现4座污水处理厂组网并联、全区域综合利用的建设目标,再生水年使用量不低于750万吨,区内道路保洁、车辆洗涤、建筑施工、绿化养护、环卫设施、小区供暖及景观水体将全面使用再生水。
  
      启动城市绿道网建设。用绿道连接区内公园、河流、广场、学校、地铁、公交枢纽等重要资源,为居民提供充分的健身休闲和交往空间。计划2年内建成城市绿道网50公里。   
  
      启动城市垃圾分类利用体系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能减排理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将资源再生利用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有机融合,建设合理、高效、节能、环保、有序的垃圾收运处置与管理体系。         
  
      浐灞生态区加快推进城市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地热和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使用,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加快“湿地浐灞”“花园浐灞”建设,显著提升区域城市生态涵养功能和人居环境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