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榆林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

21.12.2015  10:03
      榆林市在国家水保重点建设工程持续有效实施中,按照“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的原则,注重水土保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适应新常态,创新新思维,转变新方式,求真务实,努力拼搏,在多个方面呈现出工作新亮点,使国家水保重点治理工程不断跃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实地调查、精心规划,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为使项目科学有效实施,涉及的9个县区每年都要派出近百名业务技术人员,深入到水土流失治理第一线,围绕以点带面,以线连片,抓好典型,辐射发展,推动全局工作的思路,以小流域为单元,精心组织,严明责任,科学规划,落实地块,扎扎实实部署治理工作。施工前,再次抽调技术人员到村组和具体地块实地勘察,在万分之一地形图上进行勾绘,按照群众的要求和土地的适宜性,对整架山,整面坡逐个细化每一项治理措施,同时规划好每座山、每条沟的生产道路和其他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做到不留空白。
     
      广泛宣传、反复沟通,做好项目土地使用工作。面对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承包到户和外出打工人员增多的实际,项目实施前,水保重点办人员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取得联系,并与农民群众直接进行沟通,进行“一事一议”,得到实实在在的承诺和群众的支持。通过捋顺关系,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任何困难便可以迎刃而解。
     
      严格程序,认真考核,做好招投标和项目管理工作。项目要实施好,招投标工作十分重要。各县区针对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各措施技术要求不同,建设地点分散等实际情况,根据工程技术要求和小流域分布划分施工标段和监理标段,进行公开招标。对于招投标企业,他们根据施工和监理企业信誉等级考核制,从综合规划,施工放线,善长农村农业工作,会与农民打交道,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多方面来考察施工队伍,确保施工队伍的高效,普遍做到了标段划合理,工地同时开工,各项措施全部实施。榆阳区水保重点办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摸底调查,对地块逐一进行勘测测量,计算工程量,编制年度项目“施工图设计”,将建设任务准确落实到图斑地块,并将制定的科学建设方案及时在项目区公示。
     
      为使项目管理做到精细化,各县区按照治理措施分为工程、生态、经果等专业对口的标段招标。在施工过程中,由专业对口的施工企业施工,技术过关、施工精心,保证了质量,降低了成本。通过施工企业的“专而精”,确保建设成果达到“质和量均达标”。
     
      实施“五制”、规范程序,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公示制和合同制,用科学合理先进有效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各项目点分别成立施工组织机构,落实负责人、技术干部包抓制度,将建设任务充分落实到人到点,还用灵活机动接地气的方法,与乡村及老百姓打交道,处理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充分调查研究,尊重农民意愿,精心谋划、务求实效。多年的国家水保重点建设工程实施的经验告诉他们,要搞好项目实施,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是关键。为此,市县区水保重点办每年都及早派干部下到村里,拿着科学规划和农民群众进行广泛协商,在哪里修梯田、哪里修沟台地、哪里造林种草,每个规划都要听农民的意见。基本农田建设和道路建设是老百姓最喜欢的工程,但造林又是水保项目中必不可少的措施。绥德、子洲、靖边、榆阳、横山等县区经过与农民广泛沟通,结合当地的实际,确定了经济林建设以核桃为主,乔木林建设以樟子松等长青树种为主,适当发展枣、苹果、大扁杏的方略,与农民群众达成了共识,促进了陡坡荒地发展乔木林,陡崖陡坡和烂沟道栽植灌木林的林草发展进程。
     
      抓“三早”,促落实,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为确保治理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通过谋划早、流转早、开工早进行时间来保障。普遍在七八月就深入到基层,在充分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组织开展项目的前期工作,规划高标准农田和林草地块,协调进行土地流转,并与相关部门及早沟通,做好工程招标、工期安排等前期工作,力争秋冬黄金建设期顺利开工,以确保治理任务的全面完成。今年九月,靖边县就完成了招投标工作,10月初就迅速掀起了造林修地建设热潮。子洲县也在十月中旬同时对姜家塬、贺家渠和李兴庄3条小流域开工,每天出动七八十台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等大型机械,上劳400多人,经过努力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
     
      高标准、严要求、抓典型样板,打造精品工程。在国家水保重点建设工程多年的实际中,榆林市总结出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打造精品工程。2015年,他们继续按照“规划一次搞好,规模一次铺开,措施一次到位,综合一次配套,质量一次达标”的严要求,把创建精品工程作为搞好重点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从规划到施工一丝不苟。县区重点办负责人每日巡查在工地上,技术人员蹲点施工,确保计划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为解决林草措施薄弱的难题,推动项目区生态建设,各县区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林草,努力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普遍采取了林草栽植3年后根据现状兑付经费的办法。榆阳区对坡改梯要求“块大、面平、埂实、边顺、植物护埂相配套”,生态措施要求“坑大、苗壮、挖深、踩实、生产道路相配套”,沟头锁边建防护,浅沟治理上谷坊,中低产田全提高,保证了工程质量。他们还积极进行机制创新,严把工程验收关,由技术人员、监理单位、村组代表测量公司等组成现场验收组,逐地块进行验收。先按单元工程验收质量,质量不过关的,立即返工,质量过关的,引入第三方测量公司,采用GPS等手段,逐块实测量算,提高完成数量准确性。
     
      转变作风、蹲在基层,创新思维、创造佳绩。国家水保建设工程之所以取得成效,经验之一就是有一支作风过硬的水保队伍。榆阳、米脂、绥德、横山、靖边等县,把干部下基层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工程实施的关键时期,县区水保重点办的领导和技术干部普遍在农村安营扎寨,办起了灶房,他们白天上山施工,晚上开会协调说事,为打造出精品工程提供保障。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质量不达标的工程及时返工,不按计划施工的坚决停工。对于甲、乙双方、监理方和村上等四方随时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做出调整解决,确保了各项治理措施的全覆盖,受到群众的欢迎。
     
      综合治理、注重“三农”,凸显工程建设的三大效益。围绕国家水保重点建设工程要实现的水保、生态和经济三大效益,项目实施中,各县区从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出发,缓坡地带新修高标准梯田,沟底建设谷坊,有条件的地带发展经济林,进行水土保持的科学综合治理。2015年,横山县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实施的李兴庄、吴东茆2条小流域,结合新修梯田建设起8处抽水站,使近2000亩高标准梯田得到有效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