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汉中两地教师深入开展课题交流研讨

01.04.2016  22:52
            2016年3月28日,由汉中市电教馆申报的国家级课题《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开题及培训会在洋县南街小学顺利落下帷幕,北京汉中两地教师就“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深度交流与研讨。

汉中市电教馆《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开题暨培训会现场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教育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主办,汉中市电化教育馆承办。全市电教中心负责人及课题学校校长、相关学校课题组教师代表共300余人参加开题培训。会议由汉中市教育电视台、汉中市电化教育馆书记张剑主持。洋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路建侠,洋县教体局及学校分别致辞。             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信息化专业委员会项目主任刘曦葳就“网络条件下区域间校际协作与互动策略的研究”总课题作了简单介绍。该课题自2012年开题以来,积极搭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平台,让区域、学校,乃至全国教师不断的提升、发展和进步。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在课题大平台上进行分享和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在区域机制和体制上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模式,使学校建设上打造出了一批信息化特色校,有更多的教师在专业上有较大的发展。《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汉中市电教馆以区域为单位申报的子课题,此次活动是通过北京课题学校与汉中课题学校开展的一次深度的交流与研讨。             汉中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子课题负责人张铮就全市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情况作了介绍。近年来,汉中市以课题为抓手,推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继《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下的研究与实践》《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区域课题。课题立项以来,全市中小学积极参与申报,共收到《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共220个,经专家评审,批准立项的子课题166个,此次培训后课题正式开题。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李玉顺教授、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科研室主任薛宝卫分别就《技术丰富环境下课堂教学发展趋势》《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成长》作了报告。参会人员还现场观摩了来自北京市三位优秀骨干教师和洋县南街小学教师在“一对一”环境下pad示范课。课堂中,教师不仅仅传授了知识和学习方法,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充分支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得以彰显,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拓展和训练,评价系统关注了学生的个体,“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在技术的支持充分体现。北京丰师附小校长朱庆捷为课堂作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使整合活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本次开题及培训会是汉中市电教馆继2015年承办的中央电教馆“混合研训活动”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与全国教育信息化专家及骨干教师开展的线上线下、区域间校际协作的又一次互动交流研讨。通过交流研讨让与会人员更新理念,拓宽视野,激发了教师下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 (责任编辑:卢延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