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水平再上新台阶
2015年汉中市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项目按照 “综合统筹、板块推进、持续发展、整体提升”的思路,通过大力宣传、明确任务、制定方案、扎实工作,扩大利用规模,实现了整体提升,该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成果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是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再创新高。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总面积达308.5万亩,综合利用率75.2% 。其中:秸秆粉碎还田209.8万亩(小麦36.2万亩、油菜82.5万亩、水稻78.6万亩、玉米12.5万亩), 玉米秸秆青储及饲料化加工22.5万亩,秸秆免耕覆盖29万亩, 秸秆机械化编制加工12.5万吨折算25万亩,秸秆堆沤制肥还田及秸秆生物肥生产21.51万亩,食用菌秸秆基料加工0.69万亩。
二是组织投入和引进机具种类多、数量大。全年累计投入15600多台套秸秆综合利用机具。市县两级财政实行秸秆综合利用机具叠加补贴政策,带动农户投入5360.7万元,新增拖拉机432台、联合收割机261台、秸秆粉碎还田机具29台、秸秆编织加工机械514台、秸秆捡拾打捆机2台、秸秆揉搓机119台、旋耕灭茬机230台。
三是千亩示范田示范宣传作用大。在铁路、高速公路两侧及城区周边建立8个千亩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片。在示范片召开小麦规模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油菜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现场会及秸秆综合利用专题培训会28场次,组织投入各类秸秆综合利用机具900多台套,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发放宣传资料31000余份,培训技术人员、示范户、农机大户等9500人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是农机专业合作社队伍逐步壮大。利用项目资金巩固完善了23个已建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新建了8个专业合作社。全市31个合作社入社社员421个(户),从业人员1168人,农机作业服务面积扩大到51.2万亩,服务总收入417万元。同时,还引进购置秸秆综合利用新型机具托管投放到合作社,及时跟进服务,开展秸秆综合利用作业。项目县区通过加强宣传指导、优化登记服务、强化指导帮扶等渠道,全方位、多角度扶持农机或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发展。
五是验证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体系。项目实施中,市农机管理站结合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布点开展了油菜和小麦秸秆全量粉碎还田与常规田对比试验,通过测量采集后续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数据,进一步验证技术效应,为今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将农艺措施融入秸秆综合利用作业,逐步验证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体系。
陕西省农机推广站 汉中市农机管理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