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12.09.2015  09:52
    近日,汉中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

  《意见》强调,发展循环经济既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防止和避免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的必然选择。当前,汉中发展正处在规模突破、结构调整、潜能释放、民生普惠的统一互动时期,选择循环发展是实现这种统一互动的最佳途径,也是实现“三市”目标的必由之路。

  《意见》指出,发展循环经济要紧紧围绕“三市”目标,以循环发展为中心,依托国内和国际市场,立足汉中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合理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循环大循环产业体系,全力打造10个全省最大的循环生态农产品基地,努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工程,重点打造12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将汉中市市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山水宜居生态旅游城市。到2020年,GDP年均增长10%以上,万元GDP能耗、能源产出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加快推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是:合理布局,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在循环产业聚居区、特色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农业及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严格落实功能区规划;强化县域发展重点,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工程,着力构建“中心带动、两翼齐飞、整体推进”的格局;按照“布局优化、企业集群、产业成链、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要求,率先支持园区发展。

  做大做强,提高循环农业发展水平。加强农业基地建设,以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农业倍增和扶贫攻坚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节约型种植业、清洁化养殖业;着力推进现有的30个省级、115个市级农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观光农业,努力建成西北地区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坚持扶优扶强原则,对现有的2户国家级和52户省级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提升战略。

  提质增效,打造新型工业循环体系。以实施“六大战略”、培育“五大产业”为引领,大力推进工业翻番工程,加快技改步伐,调整产品结构,着力推进“重型化”工业结构向“轻量化”转变;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建设三大产业基地,实施十大创新工程,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引领和支撑汉中市工业化进程;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共生网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靠大联大、与巨人握手,走专、精、特、新的路子;实施重点工程,打造工业循环产业链。

  强化支撑,加快现代服务业循环体系建设。加快信息、现代物流、金融、商贸、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发展;在生态旅游服务业、文化产业、休闲养老养生服务业和体育产业方面,全面提高生活性服务业体系水平;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生态农业融合发展步伐。

  立足长远,构筑社会循环大平台。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资源回收网络,做好传统再生资源的回收,实施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加快培育再生资源利用龙头企业,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产业体系;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严格执行节能标准,发展绿色建筑;推行绿色消费,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节约型政府;推进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生产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

  加强领导,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在市循环经济发展工作小组领导下,认真落实中省相关文件精神,确保出台的税收、价格、资金、金融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加快财政资金市场化改革,建立省市县投资平台三级联动体系;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35亿元的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优先保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循环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落实部门职责,建立和完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加强监督考核。 责任编辑:良言审核:雪花